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新能源车

中国新能源车还“有戏”吗?

收藏 点击:
 
编辑:竹清风 来源:乾翠巧爱搞笑 时间:2020-07-31 17:07

对于中国汽车业,大多数人还是抱有悲观的态度。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最先进的核心技术依旧都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中国到底还能不能借新能源汽车时代,实现汽车领域的弯道超车呢?

QQ鎴?浘20200731174111.jpg

国外专家认为中国可以!

目前中国正在使用中的汽车,一共有3亿2千5百万辆。全球最拥堵的20个城市里,中国就占了8个。

根据贝恩国际顾问公司201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抱着“拥有一辆私家车,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种想法的中国人不到50%,这说明私家车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不稀罕了。

《经济学人》认为,这是因为在电动车制造上,中国不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大力发展电动车,也最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为什么这么说呢?

|

中国造电动车的优势在哪儿?

文章里把中国造电动车的优势归纳为三个维度:存量负担小、市场需求大和技术优势强,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说一说。

先说说存量负担小。目前全球的汽车工业,正在经历从内燃机时代向电驱动时代的迁移,这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好机会。你可能会说,现在欧美也在发展电动车啊,中国相比之下,未必会有优势吧?

但《经济学人》认为,中国的优势很大,相比有百年造车历史积淀的欧美国家,中国正因为起步较晚,反而迁移的成本很低。经济学上常说,“沉没成本不是成本”,话是没错,但真的让你放弃已经积累起来的优势,说得容易做起来难。

文章里说,像宝马这样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依然还在摇摆,想慢慢过渡到电动车技术,甚至还会通过游说德国政府,来保留一些对自己传统业务有利的优势。看起来是给自己留出了更多的余地,但总体是不利于德国电动车行业的发展的。

另外,从工艺上来说,电动车的制造比传统的内燃机车要简单很多,像引擎制造技术这些关键工艺,中国原本离欧美国家还有差距,现在反倒没那么重要了。

其次是市场需求大,由于中国给予新能源车很大的政策优惠,无论是造车的补贴,还是大城市上牌照更方便,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国内的电动车销售。

2018年,中国一共卖出了110万辆电动车,在失去挣补贴的2019年达到120.6万辆,差不多占了全球销售量的1/3。

未来20年中国始终在电动车领域领先世界

我们可以预计未来20年,中国电动车的销售可以持续占据全世界1/3的份额。这其中还包括中国的电动车出口。

全世界目前差不多有40万辆电动公交车,几乎全都是中国生产的,绝大部分供应国内市场,剩下的全部出口。现在全世界超过300座城市都在使用中国生产的电动公交车。

根据咨询公司Automobility Ltd.的首席执行官比尔·拉索的说法,这种巨大的市场优势,会导致全世界的电动车供应链,都被吸引到中国来,到时候中国的电动车生产标准,会影响到全世界的制造商。

而说中国的技术优势强,是从电池、共享出行和自动驾驶这三个方面来体现的。

首先来说说电动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电池。要知道,我们国家的电池技术和产能,本来就是世界领先的。目前中国正在规划中的电池产能,比全世界加起来翻三倍还多,这样积累起来的电池制造技术,正好可以应用在新能源车上。

其次,中国拥有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用户人群,产生的数据量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这就为中国的共享出行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软件和数据优势。

举个例子,中国的滴滴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共享出行公司,拥有5亿5千万注册用户,每天订单超过3千万,比Uber高一倍。

根据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调查,2017年,中国有10%的车辆,都在参与共享出行业务,比西方世界整整翻了10倍。在整个汽车行业,正在从个人购车,向共享出行转变的大趋势下,中国在这方面的积累,已经远远甩开了世界其他国家一大截。

最后,跟电动车发展几乎紧紧捆绑在一起的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前景同样非常乐观。虽然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调查,中国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跟美国相比,还有2到3年的差距,但在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方面,中国有望很快超过美国,更别说中国的百度、阿里、腾讯在地图领域、车载传感器领域,还有华为在5G技术方面,都是世界领先的,能够很好地弥补目前的差距。

白希文总结

《经济学人》点出了这些优势背后最强大的逻辑:中国最大、最无法复制的优势,是中国把电动汽车,当做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国家级层面的重要战略来考虑。因此政府不光是给政策,全中国在电动车配套的基础设计建设方面,也领先于全球,比如北京一个城市的的电动车充电桩,比整个德国都多。

通过电动车产业,中国想要创造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集成了汽车制造、共享出行、人工智能、大数据、电信、电池、环境治理、智慧城市等等所有面向未来的技术,创造出一个新的集合式标准,最终变成全世界都会采用的通行标准。

说了这么多,你会更看好中国的电动车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

相关阅读
在线汽车投诉 在线购车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网站条款 关于我们
帮助导航
服务中心常见问题
积分兑换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手机应用
常用工具
汽车报价车型对比
品牌查询商家地图
购车工具咨询低价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10—52834409
微 信:自主汽车
整车广告:mail@zizhuauto.com
Copyright ©2022 zizhuau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新儒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2048494号-2

提供国产汽车报价、国产车品牌大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与国产汽车销量数据,了解更多自主品牌汽车及国产车有哪些品牌来自主汽车网。(北京博悦幕尚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3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