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自主原创

未来革新趋势大讨论

收藏 点击:
 
编辑:张甜 来源:自主汽车网 时间:2017-08-24 14:08

  1431421845700.jpg

    中国汽车市场呈现新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繁荣和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展,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呈现出6大趋势:发展格局国际化、市场增长持续化、行业竞争激烈化,消费需求个性化,私人汽车主导化和二手车市场扩大化。

  目前,发达国家汽车市场普遍不景气,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以其良好的成长性和巨大的潜力,继续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亮点。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汽车市场无不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现如今,全球最大的11家跨国汽车制造商已经进入中国,而大多数处于前50位的零部件生产商已经在中国设立制造工厂。汽车市场的国内竞争已经演变为国际化竞争。跨国公司正全方位介入中国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除了汽车生产外,竞争还将在汽车销售、汽车金融服务、维修服务、汽车租赁等方面全方位展开。特别是在增长最快的轿车领域,中级以上轿车的竞争主要在各大跨国汽车巨头之间展开。

  从汽车产销量的地理分布看,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严重的市场疲软,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形势看好。加入WTO更加速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进程,从汽车工业的本身发展来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如何参与和利用全球化已成为关系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根据中国汽车制造商协会提供的数据,2006年中国商用车辆产量和销售量分别是2046600辆和2040000辆,大多数是自己拥有的品牌。客车的产量和销售量分别是5233100辆和5176000辆,其中自主品牌占41%。2006年轿车的销售量是3828900辆,占全国总车辆销售的53%。2006年国产轿车的销售量是982800辆,占市场份额的25.67%,这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2006年日本的轿车销售量达到了983600辆,在所有的中国制造的汽车中占25.69%,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

  排名第三到第七位的是德国品牌,美国品牌,韩国品牌,法国品牌和意大利品牌。福特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及CEO程美玮称,由于很多国际汽车巨头都不断地在中国增加投资,并不断地在建立研发中心。而且中国汽车市场国际化的这种特性越来越明显。中国不但是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增长最快的市场。在将来的20年中,全球汽车行业增量的50%将来自中国。

  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2002年和2003期间,中国汽车市场快速扩展,一部分潜在需求都赶在计划前释放。而在2004年和2005年期间,市场陷入到一种比较消沉的状态。但是,却还是以处于全球平均水平之上的速度在增长。2006年,汽车的生产和销售的增长都超过25%,这表明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步入了一个持续发展的时期。中国汽车制造协会副会长姜磊说道,在2007年,由巨大市场需求所支配的汽车销售将维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据预计,产量和销售与上年同期数据相比应当是15%,总量达到或者超过了8500000辆。轿车的增长应当还是高出总增长。

  第三个趋势就是行业竞争激烈化。由于过多的汽车生产厂家及生产能力过剩等原因,最近几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价格战此起彼伏。根据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几年中,价格战应当不会停止。但是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的是质量问题和售后服务问题。因此,单纯的价格竞争会越来越不吸人眼球。市场激烈竞争带来的直接影响,一是促使汽车价格持续下降,最终达到合理价位;二是竞争领域不断扩展,不仅包括产品价格、质量、性能,而且涉及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市场应变能力等各个方面;三是技术进步、产品研发将成为竞争焦点。通过充分而有效的竞争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势不可挡,并将成为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

  第四个趋势就是消费需求个性化。为了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国内汽车制造行和经销商不断地推出新款车。在过去的两年中,每年大约有100多种新款汽车推出,包括完全新的车型和改进过的款型。专家预计太多的新款型可能会导致单种款型销售不佳,而这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实际利润。

  第五个趋势就是私人汽车主导化。自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汽车市场就已经对世界开放了,这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起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汽车进入普通家庭。以前将重点集中在公车消费者身上的轿车市场已经转向了主要以个人消费为主的群体。个人消费者已经成为轿车消费的主流。一份来自中国汽车技术和研究中的报告指出,个人消费从2001年的58%增加到2006年的77%。中国数据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随着轿车进入家庭的增多,中国国内汽车的数量在2006年年底已经达到15450000辆,其中私家车达到11490000辆,是2005年底8606700辆的33.5%。私家车已经占了中国车辆总数的74%。

  第六大趋势是二手车市场的扩大化,这将成为汽车市场的新热点。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表明,2006年二手车的交易量达到1905900辆,比去年增长了31.5%。这是二手车销量增长率高于新车销量增长率的第三年。尽管2006年二手车销量增长率是6.27%,高于新车销量,但数量却仅仅是新车销量的26.4%。二手车市场是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发达国家,它已经是汽车销售的主导,是新车销量的数倍。

  随着二手车资源在扩大,并且很多车主都产生了换车的想法,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汽车市场2007年将进入“置换时代”,并且,在未来几年,中国国内二手车市场将出现井喷行情。

  纵论中国未来汽车业的发展模式

  当我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后悔,这个题目太大了,这不是以谁的目的为转移的。当然,在中国特定社会发展时期内这个困惑与挣扎的具体表现又并非完全由市场决定。这些年引进品牌的“中国制造”已经让很多人受益并基本上主宰着这个市场,但是,这种方式还能延续多久?或者说,它是否就是中国汽车业的未来的惟一吗?其他出路能否与之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这都直接影响着中国汽车业的走向和长远大计。所以说,我不敢在此枉加评论、枉加预测,仅仅看到一些异样的现象和对此种趋势做一下美丽的前瞻,毕竟中国汽车业能够有一个美丽而光辉无限的前景不仅是无庸置疑而且也是从没有人敢反对的一个事实。

  在有关自主品牌发展的研讨会上,某报主编称“现在一说汽车自主品牌,马上有人出来反对,认为是和中国加入世贸的精神背道而驰,甚至认为是反对引进外资。”包含50%自主品牌和2007年大限的新汽车产业政策征意稿一出来,的确引发了很多不安。最重要的原因是,引进外资的政策和合资汽车企业给地方利税带来的好处已经让人们感受到久违的幸福,他们会问“难道在中国生产的车就不是中国产品、中国品牌吗?世界经济一体化就是打破那种持有大民族意识的人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当有半数国产车用上了自主品牌,势必影响到靠KD组装的合资汽车企业的生存,这类企业在各地的分布肯定要多于屈指可数的几家使用自主品牌的企业,在乘用车市场的份额也远超过50%。那么,势必会形成对现在和过去曾主宰着这个市场的“老大”们的直接威胁,所以那种平分秋色隔江而治的美好憧憬,也就理所当然地另他们所恐惧。

  所以无论明的、暗的,有不少人要不满,要反对,而且理由也是充分的——鼓励自主品牌是一回事,扶持合资重点企业又是一回事,不能过去的政策是约束民营,现在的政策又捧它上天,牺牲一个换一个,那还要市场调节干什么?

  诚然,另一方面的声音则是——如此模式发展下去国产汽车企业有沦为外国附庸的危险。两种声音的直接碰撞,我想并不是什么坏事,起码,它已预示了中国汽车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且,不论是出于对自身的考虑还是出于对整个汽车产业的考虑都会对汽车业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加以肯定。因为市场已经细化,只有多元化了才会有正常的市场竞争,有了竞争的市场才更有发展的前途和希望。同时,在竞争中亦能催生产业进一步地趋向于更加合理,每个企业也会在市场的竞争中逐渐强大起来。

  其实,有一点是应该值得我们深思的,就是发展自主品牌的企业不是这个行业的龙头,而是如华晨、哈飞、奇瑞、吉利等几个“另类”。是他们的勇气可佳还是他们非如此无以生存?是他们英明决策还是他们顾此失彼?但他们在逐步壮大,并且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这是非常的难能可贵的。奇瑞的测量剖析和改进,以及华晨的外包中华进行开发,内引宝马用来学习的第三条路,都需要政府和政策的支持。

  有人说,当下的中国汽车业存在投资过热的危险,其实仔细想一想,这种说法不是另有所图就是一个无知的谬论。虽说中国的汽车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可是我们仅仅是处于增长期而已,我们还仅仅是起步而已,况且这个领域又存在着丰厚可观的利润,有大量的资金涌向这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更有甚者居然还说什么“重复建设”的笑话之言,这完全是计划经济的话语,它如何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呢?中国未来的汽车业的发展模式与现在所说的投资过热的情况是无二致的,都要由市场说了算,当然什么时候市场的话语权利成为了主导,中国的汽车业就已经长大成人了。

  当然,这两种模式的共存的情况下,这种争论也就不会消失。就如这两种模式一样不会在中国消失。即便有变化那也无非是谁的势力大谁的势力小而已。但是,如果以权利话语来规定谁可以上谁不可以上,或者是无端地就说投资过剩、产品过剩等无稽之谈而限制后来着的话,那么,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的希望就变得渺茫了。

706ab178gc24308d96b03&690.jpg

  自主知识产权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丰田汽车诉吉利汽车“商标侵权”以及“不正当竞争”一事,法院已有了明确说法。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宣布一审结果:吉利在此案中并没有侵权。判决出来后,吉利自然是喜形于色,而丰田则显得多少有些“无奈”。自主知识产权才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最近国外汽车企业状告国内企业商标侵权或其他方面侵权的事件不止丰田吉利一例,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宣布丰田、吉利官司一审判决结果的前一周,同样是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本田状告重庆力帆“商标侵权案”刚刚开庭;在上汽和奇瑞摆脱关系之后,通用汽车是否就奇瑞涉嫌仿制通用大宇产品而启动司法程序一事,也正在酝酿之中。

  这就不能不忠告国内企业在求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核心技术的提高和避免抄袭行为发生,不然会得不偿失的。因为,一切急功近利者均不会快速成就事业,反而大都适得其反。所以,像吉利、奇瑞这样的以发展自主品牌为己任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在企业的发展初级阶段模仿是必要的,世界上的大企业的起步阶段也同样走的是这条路。譬如状告吉利的丰田当年也就是在美国买了几辆福特汽车之后,自己照葫芦画瓢组装而已,如今发展大了,也就不再提自己的发展历史了,而是在极力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再者,丰田的诉讼理由是什么呢?是商标问题而非核心技术,其实他们的商标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有相似性,但是不同点远远大过其相似性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丰田的目的不仅仅是要经济赔偿或者是能否打赢这场官司,目的是打击吉利的品牌的美誉度从而提高自己。如此卑劣的手段是另人所不齿的,也要为此付出代价的。

  在丰田诉吉利一案的法院一审判决结果出来之后,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讲过这样一段话,“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假如吉利没有自主研发的MR479Q发动机,在丰田提出诉讼的严峻形势下,吉利的生存势必受到严重威胁。”表面上看是吉利赢得了一场是否涉及商标侵权的官司,但真正帮助吉利赢得企业生存机遇的,却还是自己研发出来的产品。如果没有自己研发的MR479Q发动机,在被丰田“斩断”发动机供应链之后,吉利也许只能默默承受“灭顶之灾”。

  已经或可能卷入官司的力帆和奇瑞的“命运”在官司之后,能够帮助它们发展并不再遭受官司“侵扰”的,只有加快研发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开发自主品牌方面做出表率。

6597476585959079093_看图王.jpg

  外行造车——从红塔说开去

  大家都听说过“闭门造车”这个成语,但是,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外行加入了造车的队伍,此事是祸是福?一句话两句话很难说清楚。今年的8月份,参加昆交会的客商有幸在昆明国际贸易中心观看到了云南红塔生产的第一批家庭轿车“幸福使者”。当日,由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一批“幸福使者”家庭轿车正式投放市场,这或许就是国内外行所造的第一辆车。之后,此类消息便不绝于耳。

  2002—2003两年间,世界经济的亮点在中国,中国经济的亮点在汽车。再没有哪个行业有如此高速的增长和如此丰厚的利润。有业内人士指出,汽车业的平均利润率比家电行业要高出三倍。尽管隔行如隔山,尽管轿车业门槛如此之高,众多行业外企业还是不甘心放弃这块肥肉,纷纷剑走偏锋,从客车、专用车、重型卡车等领域杀入汽车市场。

  其实,他们的动作只是我们看见之后的表象而已,他们的计划远远不止这些。其中春兰、红塔、比亚迪是最先涉足中国汽车产业的资本力量。目前也只有这三家企业推出了自己的整车展品。其中春兰起步最早,投入最大,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汽车生产基地,因而获得的回报也最丰厚。回想2、3年前中国车市的低迷,不得不佩服这些先行者的战略眼光。至于红塔和五粮液的加入,由于其自身行业的特殊性,烟草和白酒行业一向是中国利润最丰厚的行业,作为这两个行业的霸主——红塔和五粮液此番进入汽车领域,自然是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

  自从红塔的幸福使者上市以来,白色家电商不约而同地盯上了汽车。除了春兰、扬子等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介入汽车业的先驱外,今年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名单中,又相继新增了新飞、美的、小鸭等家电业出身的新军。而有消息称,奥克斯也正跃跃欲试,挤入这张已经相当冗长的名单。

  产生这一态势的主要驱动力:利润。经过一轮又一轮价格战的厮杀,传统家电业的利润已经让绝大多数企业度日维艰。背投、等离子等新兴技术的崛起,让黑色家电厂商看到了希望,但对于尚未出现重大技术革新的白色家电商来说,“微利”时代的日子实在难熬,业内人士甚至发出了“卖冰箱不如卖萝卜”的感叹。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来如日中天的汽车业,无可避免地进入了家电商的视野。以上海为例,汽车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但其利润却达到了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25%。

  众多外行的加入,担忧也随之出现。人们担心的是,汽车业会不会重蹈家电业“规模做大—利润摊薄—众多企业崩盘”的苦痛?家电商们也许一点也不懂汽车业,但他们却是中国最懂如何掀起残酷竞争的一群商人。沪上家电业一位资深人士曾告诉记者,做过家电,再打什么样的市场都不怕了。再看看近来涌入汽车业的家电商,美的、奥克斯即使在家电领域,也是出了名的价格战“策动者”。他们介入后,家电业在充分市场竞争中曾用过的所有花招和手段,都可能在汽车领域重演。如果把家电商比作“蝗虫”,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都曾一个个在他们激烈的“夺食”中,变得利润稀薄,乃至无利可图。最近的前车之鉴是手机,这个在汽车之前,被家电“蝗虫”们当成新增长点的肥肉,已不可避免地陷入价格越压越低,新品跌价越来越快的境地。当这批“蝗虫”终于光临汽车市场后,这个产业的好日子还能有多久?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稳坐钓鱼台的最好的策略是什么呢?我想非品牌莫属。

  也许用“强龙”和“地头蛇”的斗争来形容这场关于中国汽车市场的争夺是不过分的。我也相信众多已经在分羹和准备分羹的国内企业也在苦苦的用SWOT分析法寻找自身发展和生存的空间,关键是建立自己的汽车品牌文化。技术领先取胜、质量取胜还是服务取胜,都是建立汽车品牌文化构架的一部分,这是汽车行业取得长远发展、像国外巨头一样取得百年利益的关键所在。

  品牌的打造要有自身的独特性和时代的特殊性。第一个应该不同于别的品牌的自主品牌,特别对于中国汽车来说,他要不同于这种跨国公司的品牌,这是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它是一个以我为主的这么一个品牌,在这里要具体到:一是要具有自主开发能力。二是以我为主来发展的思路;第三个特征应该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品牌。也就是说我们自主品牌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核心技术一个特征上,他应该体现在更多的方面上,应该体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

  在家电业内,同样流行着这样的观点:没有残酷厮杀后的遍地尸骸,就不会有长虹、海尔等家电巨头的出现。多年持续白热化的竞争,不断洗礼着中国家电业的各个环节,让它从总体上一步步脱胎换骨,变得更富竞争力,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无可非议地成为世界家电制造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批“蝗虫”,更像是游入原有产业格局的一条条鲶鱼,他们丰富的攻击手段,有望给国内汽车产业带来新的血液,加速这个产业的变革。只有微利时代的到来,才能真正迫使汽车业对自身的粗放型经营动手术。大战之后,现在一批企业倒下,换来更有竞争力的企业出现,这种基于市场的残酷竞争,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不见得比人为调控的效果差。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对于中国的汽车业来说那将是再好不过的福音了。

  资源整合能力是关键

  对于众多外行介入汽车业,资本业专家对于此种举措表现得是忧虑重重。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企业投资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左传长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相信红塔、五粮液等有实力做汽车,其寻找新的产业项目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由于西部大开发和城市交通环境改善、居民消费实力的拉动,汽车产业确实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但这一项目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三方面:资金、技术、管理能力。”

  左传长博士认为,他们在资金方面的实力毋容置疑,“在技术上,由于汽车业的发展已经与电子化、无线移动等方面的技术开始结合起来,汽车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要将比以前更迫切。他们当然可以请到各种尖端人才,但由于技术与企业还有一个融合的问题,也就是说,企业对于好的技术,是否具备良好的消化能力,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积累,因此该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更取决于第三点:管理能力”。

  左传长表示,由于他们以前的主营业务是电子、烟草、白酒等,而这些产业的管理模式、营销渠道等方面与汽车业没有什么共性,管理能力是否到位,就取决于他们整合资源的能力,“他们具备进入一个新行业的资金条件,但并不是说有钱就能将一项投资做好。相反,如果具备了技术、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没有资金也可以融到资,再进行发展。缘于此,他们的未来发展,就要看其资源整合是否到位了”。

  左传长最后表示,中国企业的多元化已走了很多弯路,目前已从起初的盲目多元化发展到现在的“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的多元化。只要市场条件成熟,管理和资金到位,不断提高资源整合能力,相信中国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成功范例。”


(作者:郭桂山)

【手机版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系自主汽车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zizhuauto.com ,谢谢合作。
在线汽车投诉 在线购车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网站条款 关于我们
帮助导航
服务中心常见问题
积分兑换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手机应用
常用工具
汽车报价车型对比
品牌查询商家地图
购车工具咨询低价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10—52834409
微 信:自主汽车
整车广告:mail@zizhuauto.com
Copyright ©2022 zizhuau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新儒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2048494号-2

提供国产汽车报价、国产车品牌大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与国产汽车销量数据,了解更多自主品牌汽车及国产车有哪些品牌来自主汽车网。(北京博悦幕尚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3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