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近10年的高速增长后,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同比、环比增幅降至个位。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个历史最低的增幅昭示着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正发生转变。

一直以来,“低排放、少污染”被认为是电动汽车的优势所在。“作为可长期存储和长距离运输的清洁能源载体,氢气有潜力成为电力的补充,在人类利用可再生能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谈及当下最环保的能源载体,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在相关议案中提出,“氢能产业将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氢燃料电池发电,将是实现能源低碳化和动力电气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际氢能委员会的报告显示,到2050年,氢能将占人类终端能源消费的18%,全球氢气需求将达到5.6亿吨。未来,氢燃料电池将在交通、电力、供热等领域扮演重要角色,而在氢能应用的众多领域中,交通运输领域将率先具备成本竞争力。另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调查与预测,2020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万辆,并在2025年、2030年迅速攀升至10万辆、100万辆水平。
“氢能产业在我国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王凤英说,“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是汽车行业的大势所驱。长城汽车正加紧氢燃料汽车的研发,并在聚焦清洁能源燃料技术的同时坚持多元化发展”。
对于氢能源产业的发展,王凤英提出几点建议,包括要加大氢燃料电池基础科研投入,突破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的技术瓶颈,促进产品国产化,推动大规模产业集群的形成,鼓励能源企业牵头建立稳定、便利、低成本的氢能供应体系,合理规划加氢站等。
在自主品牌中,长城汽车是最早布局氢燃料汽车的企业之一。早在2014年,长城汽车就开始了对氢燃料电池车的探索。2018年,长城汽车在保定建立了国内首个氢能技术中心。不久前,长城宣布入股世界领先的德国加氢站运营商“H2 MOBILITY”,成为该公司的第七大股东。此外,长城汽车还积极展开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氢气来源广泛,适合大规模生产、储存和运输,将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与燃料电池发电相结合,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技术制高点,代表着未来新能源汽车趋势。”王凤英说。然而,在这位汽车界首屈一指的“女掌门”看来,发展氢能产业仅靠长城汽车还远远不够:“只有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力,中国汽车品牌才能占稳国内市场,并参与到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