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汽车用户在新手阶段都被这么淳淳教诲过:开车一定要慢一些啊……说这话的初衷总是好的,因为往往只有家人朋友才会这么说,这是一种期望驾驶安全的美好愿望。然而并不是所有驾驶员都能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比如完全没有驾驶经验的老人这么说一句,难道作为有百十万公里行驶里程的老司机就要一路龟速行驶吗?
「超速一时爽·亲人两行泪」类似的文案数不胜数,官方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宣传集中于超速驾驶,这也是让诸多新手司机盲目认定为“低速驾驶更安全”的核心因素之一,在综合老人们的淳淳教诲则慢慢养成了错误的驾驶习惯。这些是造成道路有大量“龟速汽车”的主观原因,同时也有一些动力羸弱的车系养成一批汽车用户保守驾驶风格的客观原因,下面来聊一聊龟速行车的危害。

01车流_主流还是非主流?
在快节奏的时代似乎一切都追求高效率,驾驶汽车也是不例外的。大部分汽车用户都会按照限速标准驾驶,这些车辆组成的车流叫做「主流」。「少数服从多少」的原则适用于各个领域,在行车时则要按照主流车流的进行速度驾驶。也可以将主流车速理解为【参照物】,与参照物相同的速度移动则能够融入整体,反之则会成为一类的非主流。因为主流车流中的所有车辆都互相为参照物,规则的移动中如果遇到一台低速行驶汽车,结果则会被打乱秩序,参考下图。

低速行车会造成的问题不仅是对己方车辆行驶安全的影响,比如被正常车速驾驶的车辆追尾或侧面撞击。更重要的是会大幅提升整体车流的交通事故率,因为大量的汽车都要做出并线变道加速超车的动作,大基数的车辆做出相对危险的驾驶动作,失控风险系数必然会指数级的提升。所以说超速驾驶影响的只是少数车辆的安全,但是龟速驾驶会影响太多车辆。
02速度_如何控制
当快则快,当慢则慢道路的限速标准是车辆高效通勤,同时仍能够保证安全驾驶的标准;是道路工程专业人员与汽车领域专业人员计算得出的精确结果,面对自己的非专业领域并不应该质疑而是应该遵守。所以在正常的交通气象条件中,驾驶车辆的最合理速度标准就是“压线·≤限速跑”。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万万不可以以低于车流整体速度的标准驾驶,因为车速基数大则制动距离长,低速车辆被追尾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面度重型车辆的碰撞或侧翻碾压真的有可能被压成铁片。
重点: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最低车速有明确规定,三车道高速公路的左侧车道不得低于110km/h,中间车道不得低于90km/h;双车道的左侧不得低于100km/h,所有高速的最右侧车道不得低于60km/h(特殊路段有限速指示牌·按限速标准调整)。低于上述标准20%以上会被记录信息并处警告处罚,超过20%就要处200元罚金和驾驶证记三分的处罚了。
特殊气象环境:雨、雪、雾、沙尘、冰雹等特殊天气,在任何路段都应该低速驾驶,并且将安全车距提升1~3倍不等。或者眼神不太好的汽车用户在夜间的城市道路与国道省道,车速也可以适当放慢一些(夜间驾车大部分车辆都明显怂的多);但是在高速公路仍然需要合理控制车速,因为高速公路的中间护栏能有效遮挡远光灯,驾驶安全配合照射距离超百米的远光灯同样是安全的。所以还是那句话:当快则快,当慢则慢,但不能一直慢,慢慢学会适应快节奏的车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