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汽车的沧桑变迁(图)

收藏
2015-09-10阅读:2 编辑:竹清风

QQ截图20150910233529.png
汽车的沧桑百年

最早的座驾

座驾,意即有人坐有人驾驶的代步工具,象征着权贵富豪的身份。古时英雄好汉驰聘沙场是骑马,留下了几多惊险神话。后来皇上出游或战争需要,人们发明马(或牛、驴)拉的两轮车,这可从兵马俑的出土和许多古迹壁画上可以证实。黄帝时已有车服,故谓之轩辕。轩,就是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帐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啸嗷东轩下月上轩而飞光的情境是多么令人景仰。

,乃古代兵车之一种,四轮车,上蒙以生牛皮,下可容十人,又能往来运土填堑,以攻城为主要任务。车,是古代一种卧车,据说秦始皇在外驾崩,就是用车运回宫的。

辎车,则是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既可载物,又可作卧车。《后汉书》载: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不由得使人想起杜甫《兵车行》里车辚辚,马萧萧的战争场面。

鸡公车独领风骚

到了汉代,四川民间出现了鸡公车,系用硬木制造,长4尺,车架安设在独轮两侧,由一人掌扶两个车把推行,有时也可前拉后推,载人载物均可。车子虽小巧,载重量却可达二三百公斤。鸡公车因系独轮着地,所以无论平原山地,小道皆可畅行无阻,是一种胜过人力担挑和畜力驮载的既经济又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是人类交通史上一项重要发明。据当代日本学者在研究自行车发展史时,认为鸡公车是自行车的始祖。

鸡公车的第二次变革是在宋代,变一人推动为前后两人把架、两旁两人扶拐,前用驴拉,称串车。第三次变革是在明代,在串车的基础上加拱形席作顶,用来拉客,称为双缱独轮车。第四次变革是在清代,增加了风帆,巧妙地利用风力。鸡公车后来跨江越淮,传到中原大地。在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淮海大战中,鸡公车将粮草、辎重运往前线,立下了旷世奇功。

难解的木牛流马之谜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发明了木牛流马的交通工具。《三国演义》第102回交待此事,题作司马懿占北原渭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它比鸡公车进了一大步,可以爬坡上坎。靠着它,成都平原出产的粮秣才得以连续翻越猿猱欲渡愁攀援的巍巍秦岭。至于作一木牛,连仰双环,人行六尺,车行车步的木牛流马究竟属何形态,利用何种原理,仍是一个千古之谜。

客运工具黄包车

20世纪初,城市里出现了双轮的人力黄包车,作为主要的客运工具。黄包车又分路车街车两种。路车的任务是长途客运街车专门在城内跑短途客运,可以全城跑,但也设有站口,相当于现在的公交车。


(作者:重庆晚报)

.....
0评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