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直击泰达:新常态下呼唤行业管理新思路

收藏
2015-09-13阅读:0 编辑:竹清风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汽车行业也进入发展的新常态,能源、环境、交通等对汽车产业的约束日益增强,企业改革创新、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后市场发展等机遇与挑战纷纷涌现。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深度调整与变革,如何实现2020年汽车产业一系列发展愿景备受关注。汽车产业需要以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从行业管理、企业战略、技术突破等多个层面协调推进,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十三五”汽车产业发展的大逻辑。

中国工程院院士、党组成员、秘书长钟志华——

三大突破口培育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

QQ截图20150913232606.jpg

加强技术创新,着力突破关键技术,掌握核心知识产权是《中国制造2025》对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的硬性要求。汽车是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内涵,没有强大的汽车工业,就谈不上制造强国。但同时,没有制造业的基础,也很难实现汽车强国,汽车转型升级就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要以加快发展自主品牌为主线。从产品来看转型升级有三个突破口,分别是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或网联化,这三者处在三个不同的阶段。它们的次序与当前的汽车产业发展程度有关系,同时也与距离实现的时间有关。汽车产业一定要通过这些突破口,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中国品牌。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卢卫生——

明确汽车业中长期发展战略

QQ截图20150913232619.jpg

我国汽车产业正处在重大战略机遇期,是制造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产业,因此,有必要制定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战略目标和任务,通过改革和创新通过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第一、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应当是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汽车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应当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市场化、法制化体系为核心,用改革的理念与方法,与时俱进地调整和完善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第三、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应当明确五大重大战略取向:一是创新战略;二是国际化战略;三是新能源汽车战略;四是产业协同发展战略;五是汽车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

新常态下行业管理遵循五大导向

QQ截图20150913232625.jpg

按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重要部署,加快推进汽车行业管理制度改革,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把推动汽车产业由大变强作为未来若干年产业政策的核心目标。

为适应新常态,汽车行业管理遵循五大导向:一是创新导向,要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升级的基本手段,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抓住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发展机遇;二是法治化导向,要推动法治化管理,优化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制度,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减负导向,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轻企业负担;四是节能导向,要加强标准法规的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全面推动节能减排;五是走出去导向,要引导产业国际化发展,支持行业企业利用国际资源提高竞争力,积极适应国家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要求。

(作者:人民网-中国汽车报)

.....
0评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