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车

为什么不同车机油更换周期不同?

收藏
2017-03-09阅读:142 编辑:zhuqingfeng

Q:为什么不同车机油更换周期不同?

这个问题是微信里的一个小白用户提问的,很多新手刚买车并不清楚自己的爱车需要周期性换机油,而且这个周期为什么和别人的不一样,这个算是个很普遍的问题,小白在此统一解答。

原因有几个,包括:

1.机油认识误区

2. 车辆用途和使用习惯

3.机油类型

4.发动机类型

机油认识误区

聊起这个,小白更愿意聊聊国内消费者对机油理解的误区,国内车辆的换油周期比国外的车要短很多,经常是5000公里就换,这显然是不合理和不理智的。

在国外有的汽车公司在国外要求15000公里换,但同样的车和油到中国就变成5000公里了,这对厂家来说是保险了,但消费者付出更多,比如标为“SL”级别的油,是全球第二高级的油,就算中国的路况再差、油再不好,1万到1.5万公里换都问题不大。

而且润滑的效果有个曲线,我们知道SL级的油 7500公里是最好用的时候,但这时候很多人已经把它变成废油了!不是说黑了就不能用了,小白询问过厂家,他们也是1万多公里才换的。在这个层次上,4S经销商需要负一定的责任。

不过最近一两年,有很多厂商也要求经销商换油周期加长了,将标准提升到1万公里换一次,一般情况下,根据厂家这个保养手册来就没问题了。

不过厂家保养手册的标准也不是万能的,仅适合一些正常工况下,但在一些比较极端的环境下,还得进行调整。

比如车辆用途和使用习惯

在不同的环境下开车也对机油更换周期是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如果你的小车是在炎热,干燥,多尘的气候中使用,那么机油感受到环境带来的压力就特别大了,在这种情况下,优质的合成油在三个月内分解也是十分常见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车辆制造商建议,如果是在沙漠条件下驾驶,那么每月更换机油是肯定要做的。

同样,如果你长时间在极寒的条件下驾驶,那么汽车的机油也会更快地分解。由于发动机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 无法达到正常工作温度,那么一些污染物就会积聚在油中。

例如,如果你在北极圈进行冬季驾驶。正常温度很少有低于负25摄氏度,在这些连续的低温条件下,矿物质机油的蜡分子链可能会开始凝结,以致在曲轴箱中容易产生凝结的污泥状物质,可能会损坏发动机。

所以在这些极恶劣的环境中,能抗低温的全合成机油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即使合成油很强大,当温度接近负40摄氏度也是徒劳。

机油类型

先说这个机油类型,老司机都知道合成油,特别是全合成的机油能够在温差极大的环境中使用,相对于优质常规机油(半合成和矿物质油)拥有更强悍抵抗老化的时间。所以你要清楚你加的这个机油的类型,是矿物质油、半合成、还是全合,而且不同的品牌机油在周期上也有不少影响。

柴油机和汽油机不同

虽然柴油和汽油发动机在运行上有着相同的基本原理,只是它们缺少了点火环节,需要通过比汽油高得多的压力来压燃,通常压缩比会达到25:1,甚至更高。要知道马自达创驰蓝天的汽油机高压缩比也才13:1。(国外创驰蓝天发动机压缩比为14:1)

高压缩比使得柴油发动机内的条件比汽油机更严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石油公司为柴油发动机工准备的机油更耐受热。

根据制造商的不同,作为参考,国外大多数柴油发动机的推荐换机油间隔为10,000英里到15,000英里(1.6万-2.4万公里),而汽车发动机要求换油周期在7,500到15,000(1.2万-2.4万公里)之间,具体取决于机油的类型,这样的换油周期远远比国内要长。传统的高级油(矿物油)必须在7,500英里(1.2万公里)换出,而高品质合成油可以持续长达15,000英里(2.4万公里)。

涡轮增压和自然吸气也有区别

涡轮增压拥有增加发动机的效率和输出功率两大好处。不过,增压意味着发动机内的极高的温度会挑战了机油的压力,所以在常规情况下,矿物油的更换周期为5000英里(0.8万公里)、半合成油为7500英里(1.2万公里),全合成则能在12500英里(1.9万公里)更换。

总之一句话,没脱保前还是老老实实按照厂家的来,脱保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0评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