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室内是用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因此室内的气味也很多样。主要由塑料、皮革、润滑油、金属等多种材料构成,因此刚出厂的汽车里面混杂着所谓的“新车的气味”。如果提起和汽车气味有关的事情,之前的新车和廉价汽车。那个时候汽车气味还不被重视,很多新车里面有刺鼻的气味。但是,现在在中国车市已经很少再发生这样的事情,这几年,中国的汽车质量飞速发展。过去,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们也是经历了这样的变化才成长为国际大企业。

每个市场对于汽车室内气味的偏好都不同。欧洲和美国的消费者偏好刚刚从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新车气味。但是,中国的消费者反而更偏好什么气味都没有的汽车。最近,解决像这样的文化差异,成为国际汽车企业占领中国市场的新的挑战课题。这对于急于恢复中国市场销量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领域。
举例来说,美国福特公司在中国南京的郊区设立了研究室,被叫做“黄金鼻子”的18名专家对在亚洲地区销售的福特汽车内部气味进行检查和研究。虽然确认产品的气味,寻找消费者偏好的气味已经是全业界都熟知的事情,但是汽车制造商们对气味的研究还是最近才兴起的并且成为说明在不同消费偏好市场里,需要十分努力来维持客户的重要例子。

像前面提到的偏好新车气味的北美市场,在各式各样的旧车变新车的二级产品中,“新车气味喷雾”具有很高的人气,因此可以判断北美市场消费者偏好所谓新车气味。但是中国市场完全相反,在中国市场,汽车室内气味对于新车销售有很大的影响。JD POWER在上次发表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司机们最担忧的事情是和发动机有关的问题以及令人不快的汽车室内气味,而不是行驶噪音或是燃料消耗率。
今年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减少7%的福特公司在汽车气味研究所里进行了多达300次测试,这和欧洲企业相比,足足高了30%的测试次数。福特公司的气味专家们对汽车使用的所有材料的气味进行了等级分类,从“没有气味”到“十分刺鼻”进行等级评价。

对于地毯、座椅套、方向盘等使用刺激性较强材料的汽车部位,会通过具体的气味类型来判断,比如说“烤焦的轮胎”“腐烂的肉”以及“除虫剂”等。如果材料得到了不好的评价,会向供给商提出要求建议。还有,在美国市场销售的福特车辆座椅会用塑料包装,但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车辆会用透气性好的纺织面料来包装。
汽车室内气味分明已经成为想要占领中国汽车市场企业们的重点注意事项。虽然增长势头放缓,但是中国市场依然是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中国政府为了普及新能源汽车,正在展开大规模的政策。

调查机构HIS预测今年中国的汽车销售量与往年相比会有小幅下降。为了打开市场,汽车制造商们除了下调价格以外也在寻找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新的突破口。吉利和BYD等中国汽车制造商们从减少大气污染到升级空气净化系统,宝马为中国市场装载了更大的触摸屏幕,用中国消费者偏好的颜色进行汽车内饰以及中国市场专用的UX设计用户界面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因为中国消费者们对化学物质危害和大气污染问题非常担忧,所以汽车的气味成为在中国市场成败的关键。实际上生产汽车座椅和仪表盘覆盖材料的汽车零件供应商CGT指出中国市场独有的特征:中国消费者会先打开车窗再坐下,并且认为如果有奇怪的气味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福特公司在中国运营的汽车室内气味研究所被认为在这样的意义下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担当着严格测试角色的18名“黄金鼻子”研究员们被禁止喝酒和抽烟,以保持更加敏感的嗅觉。甚至为了维持敏感的嗅觉,要避免辛辣的饮食,强烈的香水,指甲油和皮革外套。为了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汽车制造商们展开了全方位更加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