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通告,7月10日,全新修订的2018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以下简称C-NCAP)将进行首次碰撞测试,而就在首撞当日下午更额外安排了名为“铁骨铮铮”碰撞的去除车身覆盖件碰撞测试,而碰撞测试中所使用的车型已被确定为长安睿骋CC。
![]() |
自去年4月份正式发布,2018版的C-NCAP标准一直就成为关注汽车安全性的消费者们热议的话题,不少读者也经常会向天涯君询问与之相关的问题。时间来到七月,新标准也将迎来首撞,那么2018版的C-NCAP标准到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作为“头名撞”车型的长安睿骋CC,又会面临怎样的考验呢?
过去,提到C-NCAP,不少人的脑海里可能都会浮现出几个字:五星批发部。的确,在成立初期,C-NCAP的标准相比欧洲的E-NCAP,美国的IIHS等机构是有所滞后的,这也导致了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只有少数车型在碰撞测试中拿不到五星评级。
不过在2006年成立后的12年间,C-NCAP已经历了4次改版,而且改版的幅度一次比一次大,到了2018版标准出台后,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E-NCAP这样的国际标准,甚至在部分标准上,比欧洲和美国更严格。
![]() |
而考虑到中国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趋势,2018版C-NCAP标准还新增了对车辆电安全的评测,首次在新车安全评价方面,做到了领先欧美评级机构。
正因如此,天涯君在初次见到新版标准时就断言,在2018版C-NCAP执行后,五星的含金量也会变得非常高。
![]() |
对于这样史无前例的严苛标准,消费者无疑应该拍手称赞,C-NCAP再也不会被吐槽为“牙防组”、“五星批发部”了。
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似乎并不满于此,而是在7月10日为参与新标首撞的车辆准备了类似“一串二”的碰撞安排,但这“铁骨铮铮”碰撞究竟是如何安排的?这充满英汉气息的命名又原之为何?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出的官方声明可以得知:参与该测试的车辆,将除车身覆盖件进行碰撞,用“铮铮铁骨”的车身结构去撞击刚性壁障。
![]() |
而安排这样一场“露骨”测试的目的则是为了打消在消费者群体中占据很大市场的“车身铁皮厚度论”,树立消费者对车辆的安全结构的认知。毫无疑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如此“一日两撞”的试验安排,对于汽车消费市场的成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于参与测试的车型来说则不仅要受“皮肉之苦”,更要面临前所未有的“伤筋动骨”挑战。
长安睿骋CC能否从容应对?
睿骋CC作为一款上市半年有余的长安中级轿车,在能否从容应对这难度颇高的“一日两撞”的问题上确实让人捏把汗:如同一位上海考生,不仅被安排去了浙江参加高考,同时还要在直播的情况下参加一场难度系数更高的加试。
但天涯君认为,用更高的测试标准,甚至加试手段,让车型面对更严苛的挑战,对各车企而言毫无疑问是一种鞭策,各车企会在压力下增加对旗下车型安全方面的技术投入与升级,从而让我们消费者从中受益。
![]()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汽车天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