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华为不造车:将错失万物互联的大好时代

收藏
2018-07-08阅读:130 编辑:zhuqingfeng

诞生已超过百年的汽车产业正享受着它落日余晖般的瑰丽和温暖,没有一个行当拥有着像汽车行业这么多的百年老店,以及给人类带来如此多的美好回忆,汽车是作为个人的人类第一次被赋能。

相比于新兴的科技公司,汽车企业的寿命犹如上古神兽,他们长时间地统治着“财富世界500强”的排行榜,拥有庞大的营业额,净利润和巨额的研发投入。这看起来是人类社会捍卫颠覆、拒绝改变最为坚硬的堡垒。

出人意料的,百年汽车产业成为新旧势力角斗和科技变革的主战场。野蛮人的身影出现在最不该出现的地平线,成群结队而来,他们的手里有潘多拉魔盒。有的旌旗招展、高呼颠覆口号从正面推进,中弹无数,决然前行;有的全副武装,十面围城,徐而图之;更有甚者,已潜入堡垒的内部,披着温顺的伪装,与守卫者水乳交融。迷局层出不穷,变化孕育其中。

华为造车在这样的背景下,似乎正演变变成一个迷局。看起来,无人知道他将何去何从?也无人知道对这个面临被深刻改变的汽车行当,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华为打造的“2012实验室”以及“诺亚方舟实验室”,在这样的历史节点,能否担当国人的期盼呢?

华为造车:万物互联时代的必然选择

自2017年以来,有关华为造车的消息不断传出,但都被华为官方否认。

就在近日,有媒体再次报道华为造车的消息,还配上了许多华为汽车的照片。于是,我向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求证。

余承东向我明确表示:“这些车不是华为制造的,华为没有造车,只在做车联网实验和技术研究。目前,华为没有进入汽车制造业的计划,也没有推出华为品牌汽车的计划。华为主张与汽车制造企业广泛合作,为车辆平台提供连接、互通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在华为内部,对造车存在争议。华为的创始人、CEO任正非曾经多次当着华为高管的面否决了华为想要进军汽车制造业的想法。他一直要求华为能够将公司发展的焦点放在主营业务上。并声称:“我不表态,谁敢造车!”

有媒体爆料称,任正非保守的看法,已引发华为内部越来越多年轻派的不满。今年4月8日,“华为蓝军部长”潘少钦曾向18万华为员工写了一封名为“任正非10宗罪”的公开信,对任正非提出猛烈的批评。文中强调,任正非应当鼓励创新,而不是让创意从一开始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即便如此,华为造车战略最终还是要任正非本人点头,或许在今年10月份的华为年度战略会议上,“创新派”能够找到说服他的机会。据悉,这次会议的核心主题就是“汽车”。

华为,中国最受人尊敬的民营企业。在通信设备市场已做到全球第一,在智能手机制造市场已做到全球第三。其创始人任正非,中国企业界教父级的人物,明确将AI作为华为公司下一个阶段技术突破的重点。毫无疑问,云和终端是AI应用的最终归处,管道操作系统可仅仅视为是一种“设想”。华为的云管端的组合中,华为近年来才发力云业务,发展缓慢,终端是AI的最佳选择。

华为承担AI研发的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李航公开提出,汽车的无人驾驶属于难度比较低的专用AI,因为其输出的核心指令只有加速、刹车和转向。负责汽车创新研发的华为中央研究院副院长袁庭球明确指出:“从汽车整体趋势上看,软件正在吞噬并占领整个行业,电子化、软件化、信息化正在代替以前机械动力部分成为价值中枢。”

2017年,华为投入研发费用高达897亿元,大大超过苹果和高通。过去十年,华为投入研发费用4000亿元,居于世界科技公司前列。

目前,华为在全球拥有16个研发中心,有超过7万名研发人员。然而,华为的每一分研发投入均精打细算,所有研发预算均被要求用在刀刃上,和主营业务紧密结合,今后华为的研发费还将逐年增加,尤其是加大人工智能和芯片方面研发投入。

其实,华为早在2014年就悄悄涉足汽车领域了,先后与多家车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华为造车:已成当务之急

众所周知,5G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5G时代,万物互联。汽车将取代手机成为万物互联中的最重要的载体。

未来谁掌控了未来汽车的核心技术,谁就将掌握5G时代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未来世界的利益格局的主导权,华为作为5G网络技术的领导者和万物互联的推动者,肯定不想错过布局未来的大好时机!

要知道,随着科技行业的不断发展,AI终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化,而汽车则被视为除手机之外的下一代智能终端。基于此,自动驾驶技术现在已经上升到了各大汽车厂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谁能最先抓住机遇,谁就会在未来的行业大洗牌中保住自己。

目前,除了那些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外,谷歌、特斯拉、苹果等国际巨头也开始发力准备进军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国内也有像百度、小米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公司,都在试图抢先占据未来汽车市场,确保自己的领先地位。

最近几年,分管华为战略的徐直军对于汽车业务已近乎痴迷,在他最近3年所有的公开讲话当中,几乎每次都会提到汽车、无人驾驶。他对电动车和自动驾驶车抱有深切的期望,一直在力推华为进入汽车领域。

除了个人喜好之外,徐直军的选择更多出于华为业务发展的考虑。根据华为财报显示,2017年,华为营收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5.7%。但增长表象之下的隐忧已然来临:华为运营商业务增长缓慢,2017同比增长了2.5%,而且5G发展空间有限,手机市场趋于饱和,云业务刚刚起步,华为四大业务,未来面临许多不确定性挑战,对于华为来说,寻找新的增长点已成了当务之急。

在这种情况下,徐直军盯上汽车模块几乎是必然的选择。要知道,对于华为这种体量的公司来说,一般性的业务领域已经无法满足其增长需要,若想更进一步,进军汽车业似乎是最佳选择。

2016年,任正非在中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发言指出:“华为要坚决地攻进无人区,华为也不知道无线的未来在哪里?”汽车行业,聚集了原有的机械制造、软件、无人驾驶、互联网、5G通讯、芯片、能源、共享出行等诸多产业之大成。没有一家科技巨头可以忽视和放弃,智能汽车不就是一个优质的“无人区”吗?事实上,华为造车已比百度走得远太多,无人驾驶技术和电池技术在世界都是领先的。

华为手机在余承东的带领下,仅用6年时间,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家。但是,造车尤其是无人驾驶车的技术门槛比智能手机要高得多。如果说,手机是便携的智能终端设备,那么,汽车就是未来可载人的智能终端设备!它的应用场景和想象空间,远比手机大的多!

余承东为华为终端准备了“三把钥匙”: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网络。这三把钥匙自然是为了打开未来的

全连接时代大门而准备的。

而在万物互联的5G时代,汽车将取代手机成为万物互联中的最重要的载体。对于未来的华为来说,如果不造无人驾驶车,就等于失去了走向未来的一条腿!

华为造车:万事具备,只欠共识

无人驾驶,5G的V2X,动力电池,芯片,车载操作系统,车机都将会是华为发力汽车产业的攻击点。华为在英国的研发中心已展开车联网和无人驾驶测测试;在中国,上海的曼卡科技园无人驾驶测试车已被曝光,华为公司的两位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和郭平,都亲自试驾了这辆车;在德国与德国航天航空中心已完成基于5G的V2X无人驾驶测试,据说效果比基于3D地图系统要好;在加拿大研发中心也被爆出,在与麦格纳愉快地互动;华为硅谷研发中心与各大无人驾驶企业以及业界的论坛panel保持紧密互动。

华为正在着手强力推进石墨烯电池技术,与石墨烯的发源地曼彻斯特大学进行紧密的战略合作,石墨烯技术已被华为应用于改进电池性能,并获得阶段性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2月召开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用Mate10 Pro手机上的AI芯片,让一台经过改造的保时捷Panamera成功实现自动驾驶,而完成整个过程,只花费了短短5周时间。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现场为我们演示了,Mate10Pro是怎么样“开车”的。在汽车的顶部装有摄像头充当“眼镜”,手机就是连接眼镜的大脑,摄像头会将捕捉到的画面传输给Mate 10 Pro,而后者会通过AI芯片智能将物体识别和分析出来,前方这个物品能不能触碰、是否需要绕道、怎样走最合适等等。

记者在试乘中,华为提供了画着自行车、狗和足球的三种障碍板用于图像识别,这对于一款集成了人工处理芯片的智能手机而言,绝对是相当明智的推广之举。

事实上,Mate10 Pro的神经处理单元(NPU)被用于识别物体并告诉自动驾驶汽车在上路行驶时如何作出反应。整个试乘演示过程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试乘的速度大约为每小时5英里,使用照相机识别物体。在这个阶段,我们被要求从事三项不同任务中的一项:向左转,向右转以及停车,每项任务对应于不同的图片障碍物。因此,华为成为全球第一家使用智能手机驾驶汽车的移动设备制造商。

6月9日,华为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发微博称:华为联合奥迪开发5G联网汽车,有望2020年前问世。该技术名为V2X通信,已在江苏试测,可以自动识别道路交通状况、信号灯状态以及道路指示牌,智能化控制车辆的前进速度,以方便导航实现半自动驾驶等。一旦测试成功,到2020年,这项技术有望覆盖全国90%的城市基础道路及高速公路。

在中国移动与华为搭建的真实的5G网络环境下,无人驾驶车辆上安装的多个高清摄像头将240度驾驶视角的多路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到远程驾驶台,现场实测上行传输速率达到50 Mbps。

基于5G的高可靠和超低时延的方案,整个车辆编队步调一致,车辆间的安全距离也可缩小,直接降低风阻造成的燃油消耗,同时使整个车队的安全性也得到保障。

可认说,华为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近乎成熟!

华为不仅要造车,其对汽车行业的敲门声已咚咚作响。华为一味冰冷地否认,给人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感觉。这也是任正非低调的作风!

毫无疑问,无人驾驶技术将在5G时代大放光芒,在五年内全球将会全面实施无人驾驶技术,司机将失业。

而未来的无人驾驶技术,能够真正取得成功的,也许只有在互联网技术最强悍的美国和中国,欧洲和日本都无可能!

现在,无人驾驶产业已经在投资界和科技界被认为百年内最大的新型产业,而中国已经在这百万亿消费的市场取得了先发优势!

科技企业切入整车制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融合了互联网的特点,将云和大数据的融入汽车,希望用苹果变革功能手机的方式,用智能化变革目前汽车的功能。而中国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让纯电动汽车成为一个难得的入口!

我国今年取消对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

2020年取消对卡车和其他商用车的外资股比限制;

2022年取消对所有在中国制造车的外资股比限制。

汽车,是接下来这些巨头的必争之地!

百度,腾讯,阿里、小米都没有闲着,比如物联网是马云一直宣扬的概念,马云曾说,未来汽车80%的功能跟交通没关系,这也是阿里的野心!

就连格力也打算在造车!

汽车,可以说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技术载体,面对这一轮变革,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一致对外,让我们对中国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充满了希望!

汽车行业,只是这一个大变革时代的小缩影——为了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弯道超车,中国企业正在奋起直追!

华为重金打造的“2012实验室”以及“诺亚方舟实验室”,在这样的历史节点,能否担当世人的期待呢?

谷歌,特拉斯、百度都在搞无人驾驶车,华为没有理由不搞无人驾驶车。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也不是虚话。只有充分竞争,才有动力。我想任老爷子懂得“顺势而为,才有大作为”的道理!

目前,华为公司的战略决策者正在认真考虑进入汽车制造业的可能性。

今年10月,包括任正非、徐直军、郭平、余承东在内的所有华为决策者将齐聚爱尔兰,讨论华为更长远的战略,汽车将会是这次会议最重要的主题。

无人驾驶车这一个时代级的机遇,华为造车已经拥有很多有利条件,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我们期待华为高层早日就造车达成共识,不要错过万物互联时代!

.....
0评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