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也造就了一个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词:“烧钱”。它火到已经超越我们对清明节的联想,直接无缝对接到“商业模式”、“打法”、“流量”、“地推”等一系列不明觉厉的词汇上。
更吊诡的是,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难以想尽的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风险,例如个人数据被泄露、被交易:我们真的已经有能力保护我们收集并拥有海量数据了吗?
生活的便利程度量变到质变的同时,移动互联网对我们生存的威胁也从量变到了质变。
所以有些人用烧钱换来的时间,完成了专业的积累,步入正轨;有些烧了钱却没有抓住时间,最后壮士断腕,砍到那些烧了大把的钱,还在出事的业务线。
再如最近的经济寒冬,各种裁员的信息应接不暇。
不过,移动互联网显然不是互联网时代的终点。2018年下半年,20岁的腾讯宣布大变革,竖起“产业互联”的大旗。
从餐饮、家居、营销到汽车、汽车后市场,产业互联带来的智慧零售图景,给我们描绘了更加令人向往的奇妙场景。
“2018,或许是未来几年,环境最暖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悲观的情绪开始甚嚣尘上。

也许是线上流量红利逐步枯竭,增长日趋乏力了。
也许是新车销售爆发式增长结束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预测,2019年全年汽车销量为2800万辆,与2018年持平,即零增长。
还有房产、影视、游戏、互金……在这个冬天,似乎野蛮生长都迎来的停滞……寒冬中,下一个十年,风口在哪里,这是每一个人都想知道的答案。
然而,面对产业变革,互联网并非在寒冬中“必败”。有人说,真正的创业蓝海只有三类:未知的、不会干的、不愿意干的。
你看,在汽车后市场,无论是做供应链,还是仓储物流,或者线下服务,都不是件轻松的事,都是“dirty work”。然而,越是苦活累活,就越可能是用户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