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原创里程碑事件!爱驰汽车携手长安、江铃,打破自主汽车传统格局

收藏
2019-08-16阅读:298 编辑:嘉嘉

国企“混改”从2018年开始,正式从政策层面落地到行动阶段,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时期,加之诸多国际因素的不确定性,加快了国企“混改”的步伐。从2014年到2018年期间,国家发改委推动事实的“混改”试点累计达到50家,其中2018年就有31家,而2019年更是计划进一步推动100家以上的“混改”试点。

16153527293722553f9025.jpg

自主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实现,而且关系着汽车强国的早日实现。除了在自主研发上深耕,更重要的是依靠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产业步伐,而“混改”则是进入快车道,重塑创新型企业的有效途径。

 8月16日上午,江铃集团-长安汽车-爱驰汽车合资合作发布仪式于江西南昌正式举行,江西省副省长、党组成员吴晓军,南昌市副市长杨文斌,上饶市副市长俞健;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邱天高,党委副书记蒋林生;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常务副总裁袁明学;爱驰汽车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付强,联席总裁、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徐骏等相关省市政府及合作各方领导共同出席了活动。

16153527a7f2785fef4352.png

广受关注的中国汽车行业里唯一一例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里程碑事件尘埃落定。新江铃控股由爱驰汽车、江铃集团、长安汽车以50%:25%:25%的股比重组而成。不管是对于自主汽车产业,还是国企“混改”的成功案例,都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16153527b6d17b0c473077.jpg

国企“混改”路径更清晰   效率更快速

混合所有制已经提出多年,但一直停留在政策的讨论与调研上,央企和国企有着强大的地方背书和资源优势,但庞大的体系必然会影响到决策的时效性与落地执行。而民企虽然在体量和资源上不及前两者,但在创新与战略上的调整扶正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着抗风险性差的弊端。各方体制不同、管理模式不同、发展路径也有所区别,无法形成产业的协同性。自从2014年习主席对于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强调汽车强国目标的重要指示,让自主品牌及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和层面。

在2018年以国家发改委《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2018第22号令)为新开端,为国有汽车企业与其他类别企业的联合奠定了政令基础,同时也体现出“混改”面向的产业类型更加明朗,而效率也更加迅速。就比如此次江铃集团、长安汽车与爱驰汽车的强强联手,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接洽、高位推动、多轮谈判、签订协议、启动挂牌程序、新江铃控股正式成立。
1+1>2,自主汽车产业创新的新篇章

众所周知,在国内车企发展的十多年间,几乎知名的国外品牌均与国内车企以合资形式进入国内市场。在市场换技术、销量换品牌的愿景破灭后,国企的“混改”成为了一条自主发展、自主汽车产业内部创新、扩大市场、限制合资品牌无序增长的一剂良药。长安汽车、江铃集团在自主汽车阵营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不管是在整车和零部件体系上,还是与合资品牌的合作上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与资源。而爱驰汽车虽然成立于2017年,但其跨界思维与来自业内外的专业团队,赋予了爱驰在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的技术优势。三家除了公司层面的结合,在造车和卖车这件事上绝对是1+1>2的好事。

江铃的陆风在2002年还是享有盛名,作为自主品牌的SUV,不管是作为越野赛中的佼佼者,还是首批出口欧洲的自主品牌,都曾风光无限。不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各方原因,让它埋没在了众多同级车中。此次爱驰汽车作为新江铃控股的大股东,除了造车资质以外,更重要的是有着让陆风“重振雄风”的极大可能性。同时,自家即将量产的U5车型在零部件的品质与整车工艺上多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与背书,再加上长安、江铃的全球销售网络与供应商资源,其产生的蝴蝶效应远比合资更加实在、实效、实惠。


实现汽车强国  必将发展自主减少合资

此次“混改”的完成,之所以是一件大事,究其原因说白了还是“钱花在自己家,成果归自己用。”业内外都清楚,自主汽车产业是强国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的“自主”还不能完全称之为自主,虽然自主品牌已经脱离了逆向研发的时期,但很多重要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依然掌控在外资手中,如果将“合资”作为惯性,作为国内车企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那么中国的自主,永远只是“自主”。
所以说,江铃集团、长安汽车与爱驰汽车的联手,为中国真正的自主汽车产业创新打开了全新的思路,打破的不仅仅是传统自主汽车的发展格局,更是打破了依靠合资,自主慢速的状况,为中国智造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与可行之路!

.....
0评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