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汽车的发展历程
1.美国萌芽
汽车的发源地在欧洲,但智能网联汽车却萌芽于美国。根据已知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最早提出智能网联汽车概念的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其在1939年4月纽约世界博览会期间,搭建的Futurama模拟城市展厅就提出了对20年后(注:20世纪60年代)的智能交通发展畅想。

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座模拟城市中,有一个专职的交通管理中心,城市中运行配备了独立声音系统的车辆,所有的道路与交叉口都按照新的交通环境进行了设计,其中最为独特的是提出了自动高速公路的概念。这被认为是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交通最早的雏形,但是通用汽车公司并没有最终实现这一设想。
20世纪70年代,受益于军事技术的发展,美国建立了电子道路导航系统,并开始在汽车领域应用。20世纪90年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广泛应用使得汽车导航成为可能。1996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率先发布了全球首款民用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安吉星(OnStar),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在车辆上安装的通信模块将从车辆传感器、电子设备和GPS获取的信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送给后台呼叫中心,呼叫中心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后,再将输出结果反馈给车主。
安吉星系统侧重于驾驶者的安全服务,其服务内容包括车辆发生碰撞后的主动求助、车门远程应急开启、车辆状况的远程检测、紧急救援协助、车载免提电话和后台人工语音导航等。配置了安吉星系统的车辆与后台服务中心保持实时联网,服务中心可以掌握每辆车的动态并根据需要及时提供各项服务。
安吉星系统的投入使用标志着车联网服务产业的诞生。美国通用汽车安吉星系统的上线,促使其竞争对手纷纷研发各自所属的车联网系统。在美国,福特汽车联合微软公司发布了SYNC系统,这是一款支持触控功能的多媒体娱乐系统,侧重于将手机、播放器中的设备通过蓝牙、USB等方式集成到车载终端,扩展车载终端的娱乐功能。
在后续的发展中,福特汽车又陆续添加了汽车健康状态检测、自动紧急救援、交通监测和导航等功能。该系统部署方便,不需要专用的车载终端(车机),任何具有蓝牙功能的设备都可以方便地接入汽车,从而使SYNC系统支持的设备数量具有极大的扩展性。

SYNC系统的APPLink程序可以实现车载系统与手机App的连接,方便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对App进行操作,并且在使用这些程序的同时更加安全和便捷。APPLink最成功之处在于其开放性,可以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开发相关的程序。所有的车联网通信都可以通过驾驶员的手机来完成,用户只需要支付自己手机的通信费即可。在4G高速发展的时代,流量成本已经变得相对低廉,这对SYNC系统的普遍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也开创了车联网领域的新发展方向,对于后来的汽车厂商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