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原创我为环保献建议:车少了蓝天也没多,地方不能以环保之名搞限行

收藏
2020-03-30阅读:6323 编辑:邵辉

300953514041f1b40b2233.png

在疫情防控最紧迫的时期,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尽可能呆在家中,减少出行频次。一时间,大街小巷上没有了车水马龙,别说堵车,就连行驶的汽车都很少见。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大气质量仿佛也没有多少好转,该雾霾还是雾霾。汽车尾气排放和空气质量的关系,在疫情中得到了一次证明。我们,或许该好好想想,限行,也许不能再以环保之名进行。

300954200cf22d402f7210.png

汽车排放虽多,但并不是雾霾的罪魁祸首

3009544596c979805f1165.png

汽车排放问题,如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汽车仿佛成了引发雾霾的元凶,也成了环保卫士们的众矢之的。汽车尾气对大气的破坏性真有那么大吗?我们通过一个直观的方式来对比一下——美国的汽车保有量,几乎和中国平起平坐。从使用率上看,美国人用车强度更高。从车龄来看,美国的老车居多。换句话说,美国人的汽车污染能力应该比中国人的车更强一些。

30095457f0c09b665c3635.png

但,大家都知道美国的控制质量比国内好很多。去过美国的朋友应该颇有体会——美国几乎没有雾霾,大多都是蓝天白云。难道美国人烧的汽油就比中国人的干净吗?其实不然,中国的燃油清洁度也比美国要高(中国汽油添加了乙醇)。所以,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汽车尾气虽是一项大气污染源,但绝对不是雾霾的罪魁祸首。

一刀切限行,和环保的关系不大

30095508b0f73b9a040037.png

可为什么国内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前赴后继地推出了当地的限行措施呢?虽然这种限行或多或少有环保角度的考量,但地方政府们更多地是想通过限行的方式来治理中心城区日益凸显的堵车问题。大家买来车都要开,怎么才能既让大家理解,又能减少大家开车的次数呢?以治理大气污染的名义限行,就随之出现了。

3009551868203b7bd47017.png

一刀切式的限行方式,的确能缓解了部分路段的通行压力。但长时间的限行措施总有开始让大家质疑的一天——比如单号车限行,双号车通行,但雾霾天仍然出现,难道是因为双号车的排放标准普遍不达标吗?以环保之名推出的政策,却没有解决环保问题。这可能换谁都要问个一二三。因此,我们呼吁,不能再以环保之名,一刀切式地搞限行。

为限行解禁,用更科学的方式治理拥堵

30095529782017bd3b7272.png

在中型以上规模的城市中,普遍存在堵车问题。可以理解,大家都有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心,买车再合理不过了。但大多数城市的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承载量有限,无法应对增长迅速的汽车保有量所带来的压力。老城区比新城区堵、老街道比新街道堵、老社区比新社区堵,都是这类问题所导致的结果。

30095544cc690610145163.png

不难看出,城市对汽车保有量的承载能力,直接决定着城区的堵车程度。限行方式治标不治本。在车市低迷、消费者购车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继续采用限行限号措施,无疑会加重车市的负担。而通过科学的方式治理拥堵,如拓宽路面、双行改单行、车道硬隔离等措施,则能够更彻底地解决拥堵问题。既方便了大家出行,又激发了车市活力,一举两得。

结语:松绑限行限牌,释放车市潜力

以环保之名限行,是有些跟不上时代的落后方法。论对环境的破坏,排放不达标的工厂企业或许厉害得多。为了环保而限行,得到好处的仅仅是城市拥堵方面在表面上缓解了一些,但它带来的副作用却让汽车工业遭受到了明显的冲击。城市用更科学、更长远的方式治堵,并酌情放开限号措施,或许真的能给车市一针强心剂,释放车市的消费潜力。

.....
0评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