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举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外资大部分都聚焦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所具有的技术能力都成为吸引国际投资的重要原因。
新能源成“角力场”
在刚刚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了未来要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等,同时,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加快推动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
分析机构认为,这些内容都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带来利好消息,吸引众多的中外资金进入这些领域。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累计超过2万亿元,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形成了覆盖行业管理、推广应用、税收补贴、基础设施等不同层级的系统化政策体系。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趋于成熟,产品、服务更加专业化,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范围更多,应用价值逐步体现。
国资委商业发展中心主任刘颖霞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和应用端的引导、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潜力正在逐步释放。
政策推进开放加速
2018年,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投资股比限制取消;2020年,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取消;到2022年,还将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和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政策推进汽车行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为吸引外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商务部发布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征求意见稿,提出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优化外商投资产业和区域结构,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尤其是在汽车制造业方面,将推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及关键技术研发、汽车电子装置制造与研发,以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等方面加大力度吸引外资。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近日也表示,将抓紧在年底前出台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并为外商在华深耕发展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一方面,随着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进程的加快,一些国际知名汽车企业不断加大在华的投资合作,有效推动了我国配套产业链的完善提升,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进步,也带动了相关的就业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全面放开外资投资股比和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以后,国内汽车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兼并重组、优胜劣汰的进程会进一步加快。
专家表示,中国市场不断开放,意味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外商独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投资和运营,这将会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使竞争更加充分,但这也将激发国内汽车产业升级、促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真正地成长壮大起来,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