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浪财经报道,斑马智行,这家背靠阿里巴巴的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公司,正在香港联交所进行IPO,旨在募集资金以改善财务状况。然而,尽管有阿里作为坚强后盾,斑马智行的业务发展却不容乐观。股东分拆、持续亏损、毛利率承压,这些问题无疑将给这场上市之路蒙上阴影。更有甚者,前CFO的炮轰言论与一场未了的败诉案件,也令外界对其未来发展充满疑虑。

持续亏损,毛利率下滑,难掩“阿里光环”下的隐忧
在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的领域,斑马智行曾一度凭借阿里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迅速抢占市场。然而,近年来的财务报告显示,公司收入持续下滑,毛利率也在大幅压缩。2024年,斑马智行的整体收入出现下降,尤其是其核心业务——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的收入,较上一年下滑了近9%。而更为严重的是,尽管斑马智行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仍未能有效弥补业务收缩的情况,持续亏损超41亿元人民币,显现出巨大的财务压力。

斑马智行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53.9%一路下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38.9%。这一变动不仅反映出其在技术层面的竞争力逐渐减弱,也暴露了公司在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环境中,难以保持优势。尤其是在众多车企纷纷加大自研系统的布局,甚至与互联网巨头展开合作的背景下,斑马智行的生存空间正被不断压缩。
依赖阿里与上汽,股东分拆隐现危机
尽管斑马智行深得阿里巴巴的青睐,阿里仍持有其约30%的股份,但从阿里对其股权分拆的举动来看,这一关系似乎并不牢靠。阿里巴巴在声明中提到,分拆后的斑马智行能够更好地反映其价值并提高运营透明度,然而,这一行为也让外界不禁对阿里的长期支持表示怀疑。股东的分拆不仅意味着斑马智行的背后支持力量将变得更加薄弱,也使得其上市后能否独立承担起企业发展的责任,成为一个大问号。

此外,斑马智行过于依赖来自上汽的收入更是暴露出其业务模式的单一性。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到,2024年斑马智行来自最大客户上汽的收入占比依然高达47.8%。一旦上汽调整其战略,或是寻求其他供应商的合作,斑马智行的营收将面临急剧波动,进而影响其市场表现。
尤其是在智能座舱领域,未来可能出现更多车企自主研发和合作开发的趋势,这将进一步分散斑马智行的市场份额。其“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风险将愈加突出,且随着更多竞争对手的涌入,市场份额的丧失也成为必然。
前CFO的炮轰与公司管理层问题
在这场IPO的背后,一位来自内部的声音不容忽视——斑马智行的前CFO夏莲公开炮轰公司高管的做法,并明确表示自己“不看好公司的业务发展”。夏莲的言论无疑为斑马智行的上市之路增添了不少争议,也让外界对公司的管理层和未来发展充满疑虑。作为前高管,夏莲的失望和愤怒不仅揭示了公司高层管理上的问题,也为投资者敲响了警钟:斑马智行是否能真正走出困境,还是会继续在资金短缺、管理混乱的泥潭中挣扎?

此外,斑马智行还涉及一起软件版权的纠纷案件,公司败诉并被要求支付超过1500万元的赔偿。这一事件的发生,无疑使得斑马智行在法律和品牌形象方面面临双重压力。在企业成长的关键时期,无法避免的法律纠纷与公司形象受损,将直接影响其未来市场拓展与股东信任。
产业竞争加剧,斑马智行的未来迷雾重重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作为未来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正在迅速成为全球市场的重点竞争领域。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已然成为全球行业的标杆。斑马智行凭借阿里的技术优势,在这一领域一度抢占先机,但随着全球车企智能化布局的加速,斑马智行面临的竞争压力愈加严峻。

尤其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市场对智能座舱的要求也愈加苛刻。从CL2级别的部分认知智能座舱,向CL4级别的全面认知智能座舱过渡,将需要公司投入更多的技术力量和资源。而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中,斑马智行能否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或者是否能通过技术突破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将是决定其未来命运的关键。
斑马智行能否突破瓶颈?
从斑马智行的财务表现来看,尽管其背后有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这两大股东的支持,但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挑战。持续亏损、毛利率下滑、对单一客户的高度依赖以及管理层的内部纷争,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令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当前的智能座舱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斑马智行是否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持续吸引市场资本,并成功走向国际化,依赖的不仅是资金支持,更是技术创新、管理优化以及市场的精准布局。如果不能解决现有问题,斑马智行的未来,可能会在阿里巴巴的庇护下,逐步消退于历史的长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