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传统车企的确过于保守。但特斯拉也别总想着为行业做好事,也该想想如何避免风险,学一学传统车企对待新技术的严谨态度
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自动驾驶(Autopilot)”模式下车毁人亡震惊业界。而且祸不单行,一辆特斯拉全新车型Model X随后也在“自动驾驶”中翻车。相关的技术问题已有很多说法,但更深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问:特斯拉表示,在Autopilot模式启用的超过1.3亿英里(约合2.1亿公里)行驶里程中,这是首次发生人员死亡事故,而全世界平均每6000万英里行程就会发生一起致命交通事故。是不是说特斯拉的自动驾驶问题没那么严重?
答:这叫似是而非。特斯拉给出的两个数据本身应该不是问题,关键是这样比较不妥。进行科学的比较就要特别讲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谁都知道,由于车况、路况、交通条件、法治水平、驾驶习惯等的不同,世界各国交通事故概率和死亡率及其原因差别很大,即便是美国不同的州,也有所不同。你在佛州的一辆车车毁人亡,却不分原因、不讲“其他条件”,拿一个全球平均数来说事,不仅没啥说服力,反而有大事化小的嫌疑。
记得特斯拉总裁马斯克对特斯拉电池起火事故的说法是:“传统汽油车着火的几率大约是特斯拉汽车的5倍。”但我看特斯拉更应该和丰田的油电混合动力比。丰田混合动力车上市近20年,累计销售700多万辆(2014年12月统计),是特斯拉累计销量的70倍,却没有一起电池漏电、电池起火或爆炸事故。
我认为,这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也是造车理念问题(参见《丰田混动电池零事故奇迹的背后》)。
问:根据特斯拉的说法:“较高的卡车车身,特殊的道路位置,以及罕见的环境导致Model S撞向了卡车,卡车底部撞到了Model S的前挡风玻璃。”您怎么看?
答:特斯拉一再强调“特殊”、“罕见”等客观原因,但汽车开发期间要做几百万公里、应对各种环境的路试,就是要尽可能一并解决包括这类“特殊”、“罕见”的问题,只要不是飞来横祸。特斯拉说“Autopilot正变得越来越好,但还不完美”。但我认为,致命缺陷和“不完美”不能混为一谈。
问:这是不是新技术还不成熟就急于量产造成的结果?
答:关键是成熟的标准是什么,特斯拉和传统车企差别不小。
不久前,我试驾了3天功能升级到7.1版本的Model S,有些心得。优点不说了,别人早已经说爆了,主要说3点有关“技术不成熟”的体验。
一是有两次在市内道路上“自动驾驶”时,侧前方有车辆蛮横插入,险些撞车,被迫人工介入紧急转向、刹车,一次是我同事驾车,另一次是我本人。事后,另一位有经验的同行说,你就不该干预,它肯定会自行躲闪、刹车的。我说,我没那么大的心脏,也不敢拿这么贵的车冒险。其实自动驾驶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安全,其中也包括“安全感”。如果自动驾驶就是这样让人心惊肉跳,那我宁愿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