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高峰论坛召开

收藏
2016-07-18阅读:0 编辑:wuxiaoxu

近年来,伴随着高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也带动了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等配套产业的蓬勃发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该如何发展?

5月20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高峰论坛在重庆合川举办,论坛以“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趋势及挑战”为主题,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 新能源汽车增长带来发展契机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多项鼓励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措施,促进了销量大幅增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员肖成伟认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201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48万辆,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3万辆,同比增长3.4倍,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247482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83610辆,整车销量大增引发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大增。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列举了一组数据加以说明:按照纯电动乘用车每辆20kWh,插电式乘用车每辆15kWh,纯电动商用车每辆100kWh,插电式商用车每辆40kWh电池用量计算: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电池需求量为29.34亿Wh,插电式乘用车需求量为9.1亿Wh,纯电动商用车需求量为100.76亿Wh,插电式商用车需求量为9.17亿Wh。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总需求量为148.37亿Wh。

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达到60万辆,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同时将带动锂电池相关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 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比

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部副部长赵立金看来,2015年中国主要电池企业动力电池产能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客车是拉动增长的主要原因,其电池用量占比70%以上,乘用车电池用量仅为16%左右。

同为第一梯队的中日韩三国在动力电池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材料和技术层面。在正极材料方面,日本从锰酸锂逐步走向改性锰酸锂、镍钴铝三元和镍钴锰三元等方向;韩国前期以锰酸锂为基础,近几年主要应用镍钴锰三元;中国目前仍以磷酸铁锂商业化为主,近期正加快推出三元材料。根据公告数据,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中,磷酸铁锂应用比例达到69%,三元材料应用比例达到27%,其他材料占比4%。

在电池隔膜方面,国内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技术主要掌握在少数国外企业手中。国内中高端电池隔膜仍主要依赖进口。电池装备方面,国外集中在电池卷绕装配等技术含量高的领域;国内主要聚焦在生产夹具、半自动化设备制造等领域,尚处于发展期,相关企业规模较小。

■ 国内动力电池发展趋势

在技术路径选择方面,赵立金认为,各国对电池技术的发展路线趋于一致,在2020年之前主要依靠现有锂离子电池系统实现性能提高和成本下降;2020~2030年,主要发展锂硫电池等先进锂离子电池系统;2030年以后,通过非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实现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在研发趋势方面,近期目标将现有锂离子电池进一步实用化,改善性能、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中期目标是通过研发锂离子电池新技术带来高性能化发展,主要关注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电池材料开发;长期目标是通过研发新型电池带来显著的高性能化,主要方向是研发具有高能量密度且廉价的活性材料,如金属锂负极的电池——锂硫、锂空气电池等。

在关键材料趋势方面,赵立金认为正极材料发展方向为高容量化、长寿命化、低成本化和提高安全性;负极材料方面,发展趋势为长寿命化(抑制体积变化)、减少不可逆容量和提高安全性;在隔膜方面,主要是提升关闭温度、保持孔径分布均匀与通道畅通;在电解液方面主要着眼于提高安全性、改善低温导电率以及耐高电压,发展趋势为固态有机/无机电解质。

.....
0评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