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前往锦州进行事故车检测研习,虽然只有短短4天,但是受益良多。这四天的时间里,跑遍了大半个锦州,基本是各大品牌的4S店维修车间算是逛了个遍。
说实话,这一趟下来,感觉真的是非常的震撼,不是在于那些恐怖的事故场面,而是源于对汽车本身所具有的安全性有了新的认识。
提起交通事故,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然而在我们驾驶的途中,没有人会觉得自己会是发生事故的那一个,而往往越是忽视安全的人,出事故的风险越大。
我看到了太多的事故车现场,车毁人亡的不在少数,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是一声叹息。我看了这些之后,不禁在想——
所谓的汽车安全保护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
在汽车圈里,除了汽车试驾的视频之外,估计要数汽车碰撞试验一类视频最吸引人关注了。看着这些模拟测试,看着汽车一点点被挤压,看着挤压过程中假人所遭遇的种种情况,再看一系列保护机制的反应反馈,似乎各品牌的碰撞试验排名真的挺有说服力的。
关于这方面的分析文章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在这么多天和事故车相处的同时,听着维修师傅们还原每一辆事故车的案发现场时,我不禁产生了疑问——汽车碰撞测试到底靠谱么?
保护车内乘客的到底是什么?
在研究碰撞测试的结果如何之前,我们还是先了解了解基本常识。
一般来说,人们常将汽车的碰撞称为“一次碰撞”,而将人体与车内部件地碰撞称为“二次碰撞”。而对于人体来说,一次碰撞带来的风险是“惯性的冲击”和“车震”(这个是严肃的问题,某些同学不要想歪啊),而一次碰撞的冲击力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二次碰撞对人体的伤害情况。
因此,在考虑汽车安全保障的设计上,汽车可分为两类区域,即乘员安全区和缓冲吸能区。
乘客安全区和缓冲吸能区
从乘员不被汽车碰撞变形后产生挤压受伤的角度看,乘员安全区在碰撞中的变形越小越好。
要使乘员安全区变形小,就要求缓冲吸能区有较大的总体刚度,说白了就是要坚硬抗撞击,但缓冲吸能区太过坚硬,那么缓冲吸能的作用就小了,吸能差就会导致人体会接受撞击时没有被稀释的能量,也就是车震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