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日本三菱汽车开始恢复日本工厂停工约两个半月的4款微型车的生产,并开始对外销售。随着日产决定收购三菱,三菱汽车“排放造假丑闻”负面影响逐渐消退。
其在中国主要的合资公司广汽三菱,也正在从被波及的低谷中走出来。广汽三菱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销量下滑,主要根源来自于三菱日本总部对中国市场判断以及合作伙伴融合上的失误。日产进驻给了广汽三菱希望。
日产成为三菱大股东后,将派遣日产式管理风格的高管进入,可能改变这家固执的公司,为广汽三菱提供想象空间。“我们密切关注日产收购三菱的动向,未来怎么样还难以判断。但日产在中国有较为成功的样板,以这个思路应用到广汽三菱,我们很乐观。”广汽集团内部人士称。
三菱汽车过去管理思维太过于保守,而日产已经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心态更开放,能理解中国市场。日产可能让合资公司中方营销团队放手干,但此前的三菱做不到。
三菱合资思维跟不上
广汽三菱在广汽长丰的基础上延续而来,但已经过去四年,合资公司并没有获得较大发展,最近两年销量大幅下滑。
据广汽集团7月7日发布的产销数据,今年上半年广汽三菱销售19247辆,相对于去年同期的30730,下滑了37.37%。目前为止,广汽三菱没有止住下滑势头。
产生这种状况的表面原因很明显:短期因素是由于三菱排放丑闻误伤,以及日产收购带来的变动,波及上半年销量。
但实际上,广汽三菱在2012年成立以后,最近两年的发展并不顺畅。所以深层次原因并非短期一两起负面事件,而是三菱汽车本身管理思维的问题。
目前三菱汽车在中国市场有广汽三菱、东南三菱两家合资公司。问题并非只出在广汽三菱,早前和福汽合作的东南汽车已经难以为继,为此三菱确定了中国市场以广汽三菱为主。
三菱汽车进入中国市场较早,在越野、汽车性能追捧群体中,品牌知名度较高。但现任三菱董事长益子修两年前在面对中国媒体采访时,错误地将三菱在中国卖不好的一个原因,归结为品牌知名度不够。
益子修没有直接面对问题。事实上,最大的问题出自三菱对中国合作伙伴的不信任,没有放手让中方去做。这种思维导致合资公司出现多个层面的问题。
三菱汽车过于保守和谨慎,导致合作双方不融洽。有人认为东南汽车股权太复杂,三菱因为利益纠纷放弃了继续发展。但广汽三菱股权很清晰,三菱仍然没有沉下心来干。
广汽三菱的中方团队出自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两家合资公司,有很好的营销思路和销售打法,很被业内看好,但却受制于外方三菱团队的管理思维。
三菱对合资的态度导致的后果是,新产品引入很慢。广汽三菱成立后,截至目前只有两款全新的国产车型,劲炫和劲畅,是国内产品最少的合资公司之一。为了获得更多车型,广汽三菱去年年底收购了三菱进口,获得了进口欧蓝德和帕杰罗的销售权。
三菱对中国市场战略不明确的另一个表现是,在广汽三菱收购三菱进口前,三菱进口利用欧蓝德降价,甚至和广汽三菱劲畅打起价格战。这是最典型的三菱中国发展路线不明确的代表事件,最后逼迫广汽三菱花钱买下三菱进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