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现在中国汽车业界的掌门人,很多人经历过或出生于几十年前那股全民狂躁的年代。在初造车时,由于对汽车这个产品以及产业的认识不足,加之身处中国汽车狂飙猛进的年代,一些汽车大佬们难免一时头脑发热。下面,就给大家看一看,那些年,汽车大佬们吹过的牛逼。

“比亚迪要在2015成为中国第一,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
这是王传福在2007年8月F6下线时发出的豪言壮语。现在看来,比亚迪进入全国车企前十还需要加把劲。不过,在电动汽车领域,比亚迪已经是中国车企第一。背靠中国这个大市场,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的电动汽车企业,比亚迪还是很有希望的。更多自主汽车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号:zizhuche
“汽车有啥了不起,不就是四个轮子、两部沙发加一个铁壳。”
1997年,做摩托的吉利进入汽车行业时,李书福这样说过,草莽味儿十足。2001年,吉利拿到汽车的“准生证”,正式进入汽车行业。这十多年来,当年那个狂妄喜放炮的李书福变得“低调”务实,吉利“轮子+沙发+铁壳”的产品也造得越来越像样了,博瑞这款新车也被很多人认为是目前中国品牌中最高水平的量产车。
“到2007年,奇瑞在美国销售汽车25万辆。”
这是2005年初爆出的消息。当时,奇瑞与一家美国经销商签了合作协议,把2007年的目标规划定为25万辆。2004年,奇瑞年产汽车10万辆,出口不足1万辆。2014年,中国出口汽车合计95万辆,虽然出口到美国的才6千辆,但奇瑞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第一。
“20年后独立自主造车。”
2002年,少帅竺延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的这句话,一直被批评、揶揄。但是,不得不说,技术出身的竺延风当时这句话虽然悲观,但也对中国汽车行业在体系、技术、品牌等方面与外资企业的差距认识比较清晰。现在,上面把竺延风放到东风,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整肃,另一方面,何尝不是对东风在发展自主品牌时基本靠炒合资伙伴“冷饭”的不满。竺延风到东风,最重要的任务应该就是让东风的自主业务真正“自主”。
正如宋冬野的歌词“我知道,吹过的牛逼也会随青春一笑了之”。那些年,中国的汽车大佬们吹过的牛逼,现在看来或许都有些可笑,但正如奇瑞曾经号称“永远不合资”到现在要做“后合资时代榜样”,中国汽车品牌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从青涩到成熟,逐渐向现实低头。而事实也恒明,低头认真干事终会得到市场的积极响应。
(作者:车界微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