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车

安全气囊的小知识

收藏
2016-06-27阅读:1 编辑:包英男

在人们选车购车的时候都会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配置,那就是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对于车辆本身和车内乘客来说十分关键。所以今天小编就带各位了解一下关于安全气囊的一些小知识。

电子安全气囊(electronic control of safety airbag)安全气囊系统是一种被动安全性(见汽车安全性能)的保护系统,它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在汽车相撞时,汽车安全气囊可使头部受伤率减少25%,面部受伤率减少8 0%左右。

安全气囊最早是由赫特里克于1953年8月提出,并获得了美国“汽车缓冲安全装置’’专利。随着各国车辆安全标准的制定,安全气囊的装备率越来越高。欧洲及美、日等国家汽车上的安全气囊的装备率已达到近1 00%。

安全气囊主要由安全气囊传感器、防撞安全气囊及电子控制装置等组成。驾驶员侧防撞安全气囊装置在方向盘中;乘员侧防撞安全气囊装置一般装在仪表板上。安全气囊传感器分别安装在驾驶室间隔板左、右侧及中部;中部的安全气囊传感器和安全气囊系统与电子控制装置安装在一起。气囊组件主要由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和点火器等组成。电子控制装置如用来进行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诊断安全气囊的可靠性,保证在达到预设的数值时,及时发出点火信号,而且正时点火,保证驱动气体发生器有足够大的驱动电流等。

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事故时,首先由安全气囊传感器接收撞击信号,只要达到规定的强度,传感器即产生动作并向电子控制器发出信号。电子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与其原存储信号进行比较,如果达到气囊展开条件,则由驱动电路向气囊组件中的气体发生器送去起动信号。气体发生器接到信号后引燃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经过滤并冷却后进入气囊,使气囊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衬垫迅速展开,在驾驶员或乘员的前部形成弹性气垫,并及时泄漏、收缩,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有效地保护人体头部和胸部,使之免于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当今汽车不仅增加了侧面防撞安全气囊,在安全气囊的织物材料、点火器、传感器技术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发展进步。

安全气囊.png


[##]

发展历史

1952年起,美国工程师John W. Hetrick,因一场交通意外事故启发,促使相关研究工作。

1953年8月18日,取得美国辅助乘员保护系统(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stem)专利。

1971年福特将安全气囊装在一批实验车上,1974年通用汽车率先在市售车装上驾驶座安全气囊,之后在前乘客座也装上安全气囊。

1980年12月,奔驰汽车S系列成为第一辆在欧洲正式销售配有气囊的汽车。

1988年克莱斯勒开始将旗下所有车款都装上安全气囊,并大作电视广告示范安全气囊的效用,才真正开启汽车界安全配备的竞争

1984年,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制订《联邦汽车安全标准》(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FMVSS)第208条中,增加安装气囊的要求。

1995年,正式经由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提供明确的法则及指导方向,要求1995年起新车的标准配备需要有双气囊。1997年起,货车亦比照办理。

安全气囊1.png


[##]

结构组成

安全气囊模块

安全气囊模块由接收从碰撞传感器传来的信号、产生气体的充气装置,通过充气展开膨胀、缓解二次碰撞的气囊及收藏充气装置和气囊的护圈及盖板构成。

(1) 充气装置

充气装置是由点火装置(点火器)接收从碰撞传感器传来的电信号,通过点火装置产生的热能点燃气体发生剂,冲破压力阀,释放气体。充气装置种类主要包括:

气体发生剂式(Pyrotechnic):采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气体发生剂),通过热化学反应瞬时产生氮、水蒸气等气体。

蓄压(Stored)式:耐压容器内装入高压气体(氩气等),通过点火器的能量冲破压力隔壁,瞬时释放气体。

混合式:气体发生剂式和蓄压式的组合方式。

双级充气式:两个充气装置组装在一个壳内的,气体发生性能较好,可以改变发生气体的量及气体发生速度。

(2) 气囊

气囊通过充气装置释放的气体膨胀,乘员承受适当的载荷,减轻由二次碰撞引起的伤害。气囊材料一般以平织尼龙纤维为主,为确保气密性,有的气囊还增加了硅等涂层。

(3) 气囊盖与支撑环

安全气囊模块装在气囊盖及支撑环中,且成为一体装在车内。支撑环一般采用钢板材料制造,具有支撑充气装置、气囊和坚固车体的作用。

碰撞传感器系统

碰撞传感器系统可感知碰撞,并按照碰撞的方向及程度,判断安全气囊及安全带张紧器是否工作。一般包括:

(1)约束装置控制模块(Restraint Control Module,RCM)有时也被称为电子控制单元(Electrical Control Unit,ECU)。RCM根据从内装的加速度传感器及周边传感器等传来的信息来计算并判断碰撞的剧烈程度,并在适当的时机向各安全气囊和安全带张紧器发出电子信号,一般安装在仪表板下侧等车辆的中心附近。

(2)边缘传感器(Satellite Sensor)以快速进行动作判断为目的,在离碰撞部位较近处设置了边缘传感器。一般种类有:电子式加速度传感器、电气机械式传感器、电子式压力传感器等。侧翻传感器:侧翻传感器为判定侧翻时是否使用帘式气囊而检测侧翻的传感器。

线束系统

安全气囊系统的线束及连接器的特征:

(1)回转连接器收藏在方向盘内的驾驶席正面安全气囊中,采用了非集电环式的收藏在壳体内的涡旋状拉索。

(2)防止连接器半啮合

(3)短路杆在动作信号回路上的充气器侧的连接器安装有在分离状态时可使两个线路短路的短路杆。

[##]

安全气囊2.png

类型分类

前方气囊

驾驶席用正面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在方向盘中央位置,气囊具有45-60L的容积,作用在于缓解正面碰撞时驾驶者与方向盘的二次碰撞。

副驾驶席用正面安全气囊:该气囊模块放置在仪表板内,正面碰撞时展开,覆盖仪表板,气囊具有70-200L容积,作用在于缓解正面碰撞时副驾驶席乘员与仪表板及前风挡玻璃框的二次碰撞。

侧面安全气囊

侧面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在坐席靠背侧面或车门护板内,具有8-16L容积,作用在于缓解侧面碰撞时乘员与车门护板、侧窗框及车室外的碰撞物的二次碰撞。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只保护乘员胸部,另一种是胸部和头部都保护。

帘式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在顶棚内衬的外侧边沿内,充气机构在其前端、后端或中间部,具有15-40L的容积,作用在于缓解侧面碰撞时乘员与侧窗框及车室外的碰撞物的二次碰撞。根据乘员的保护范围,可分为仅保护前席、保护前席及后席、保护前席、后席及第三排3种类型。

膝部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在仪表板下部,气囊容积为10L左右,作用在于缓解正面碰撞时前席乘员的下肢与转向柱下部及仪表板下部的二次碰撞。

所以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多少会对汽车安全气囊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选车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最合适的购车方案。


(作者:包英男)

.....
0评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