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汽车交易陷恶性循环 B2B电商欲做"救世主"

收藏
2016-04-29阅读:1 编辑:竹清风

最近两则新闻,暴露出汽车圈表面风光之下的寒潮暗涌。一是4S店和厂商因1200台库存车交恶,其中以福特4S店集体“叫板”厂家为首;二是宝马4S店扣押120张合格证,引发二级经销商集体“上访”宝马中国。问题都出在汽车产业链的交易环节。

高库存4S店资金“脆化”反应

先来看看4S店和厂家上演的那出戏。4月7日,长安福特湖南24家经销商联名要求暂停提车,成为今年合资品牌中联合叫板厂家的首个“起义”事件。起因在于,湖南地区经销商库存压力极大、经营非常困难、亏损严重等因素。

此事发生在长安福特经销商身上,的确让人费解。要知道,福特自打推出SUV车型翼虎以来,整体品牌的销量一直火爆。长安福特今年一季度累计产量为254896辆,同比上升16.4%;销量251361辆,同比上升14.7%。漂亮的数据背后,似乎掩盖不了厂商之间的内部矛盾。不少品牌的经销商为求返点和营销优惠,只能不停“吃库”,注入大量资金来提车,在消费需求有限的情况下,最终造成经销商资金无法回笼,甚至断裂,经营困难。

还未将盈利重心转至售后领域的汽车品牌,4S店盈利主要靠卖车,其卖车利润一为价格差,二为厂家返点。其中,厂家返点取决于4S店的销量完成率。汽车行业可谓国内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很多时候卖车并不赚钱,“走量拿厂家返点”才是4S店的最大赢利点。为此,才会出现“亏欠也要卖车,高库存也会拿货”的畸形局面。

这种恶性循环下,4S店资金链越绷越紧,厂家稍微压一下货,市场稍微冷淡一点,就可能资金断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2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99,环比上升101%,同比上升5%,超过警戒值1.5,合资、进口、自主品牌系数均有上升。2月份,库存深度在2.5个月以上的品牌有:沃尔沃、奇瑞、奥迪、捷豹-路虎、宝马。

而长安福特、东风标致、上海大众、奔驰、一汽-大众、北京现代的库存深度均在2个月以上。

波及二级 合格证被扣风险陡升

《宝马4S店扣押120张合格证 二级经销商求助宝马中国》这样的新闻首先在澎湃新闻曝出,正是基于以上现实。

中国宝辰豪雅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赤峰宝辰豪雅和乌海宝辰豪雅两家宝马授权4S店,销售给全国近20家二级经销商总计120辆不同型号的宝马汽车,开具发票后却无法如期将合格证交给这些二级经销商,延缓交合格证时间最长达4个月之久。

拿不到合格证,交了钱的车主就无法上牌,直接后果就是找卖车的二级经销商维权,甚至堵门。处于产业链最底层的二级经销商,一怒之下相约北上,来到位于北京三元桥的宝马中国总部“维权”。

为什么会拿不到“合格证”?业内人大概都明白,无非是4S店将合格证抵押给银行,资金一时周转不过来,无法从银行取出合格证。在经销商领域,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为了获得更多资金,4S店会先把合格证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把没有合格证的车通过二级经销商卖给消费者,拿回钱再赎回合格证。只要合格证能按期交到手上,二级经销商也愿意帮4S店一把。

维权的一名上海二级经销商就表示,与宝马4S店的合作从2014年开始,此前一直合作正常,直到今年才突然不给合格证了,仅这家上海经销商,被扣押的合格证就有70多张。正因为合格证没到位,这家二级经销商公司已处于瘫痪状态。

拿不到合格证,又投诉无门。这些二级经销商既等不到宝马中国为他们“主持公道”,也无法联系上涉事宝马4S店的公司法人,有些二级经销商甚至并非本人与4S店合作,而是通过公司内部的业务员或外边的黄牛,出了问题,自己才是最后知道的人。

新车交易之路,最后变成了司法程序之路。北京一名二级经销商采取了最后的维权手段,将两家涉事宝马4S店告上法庭,这一诉讼案已经在4月21日和4月28日开庭。

互联网+能否带来交易理想模式?

凡从事过二级经销商的,对以上这一幕的出现必然不惊讶,因为风险在打款瞬间就已经产生。陈治在深圳从业汽车综合店、平行进口车生意长达十多年,他的每次提车交易都在“提心吊胆”中完成。“有时候连店和车在哪里都不清楚,几百万就打过去了。”在他看来,每次打款,都是赌运气。

二级经销商赚得就是差价,哪里价格低,就往哪里提车,有时候是天津,有时候是河北,异地提车带来两大难点:一是时间成本高。货比三家,找最低价需要一家一家跑,不仅浪费时间,吃住行都要花钱;二是不省心,很多时候,即使你去到提车的城市,也没法真正接触到车源。“有些是黄牛卖车,怕你撇开他直接接触车源。”后来,陈治干脆放弃查验车源,只能通过电话反复沟通,完全靠联络人的“行业自律”。

“大事无,小事有”地持续了几年,那种打款后的提心吊胆,陈治还历历在目。

能不能有一款工具,既能代替人工寻找最优车源,又能保障真正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从互联网思维出发,这样的想法只能通过B2B电商平台实现。今年3月份开始,一款名叫“佳佳购车”的app改版软件出现在4S店经销商和二级经销商的手机屏幕上,而它,试图满足陈治这样的二级经销商对“4S店与二级经销商交易模式”的完美幻想。

要寻车,直接到app平台报出心理价,有车源的4S店看到寻车信息,各自报出自己的心理价,系统自动匹配给二级经销商最低(最优)价格的车型。

要验车,app平台提供线上和线下双重验车,线上则通过远程视频验车,其中一项就有二级经销商非常关心的合格证。线下,则通过派专人或物流公司代为验车。

在交易环节,车款需要通过app平台打至一个对公银行账号。只有货款一致,双方交易才能达成。否则,违约方在发布信息时交由平台代为管理的保证金将被没收。这从源头上拒绝了货源方的虚假信息。

中国汽车库存一年半17次超预警线、4S店库存车激增、利润不断下滑,4S店与厂商关系越来越紧张,如何更有效地配置车源,将库存压力分散出去,成为困扰4S店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二级经销商在争取与货源方(4S店、大经销商)平等对话的权利上,缺乏有效工具,难以保证提车交易的安全性和高效运转。

“佳佳购车”CEO汤伟是难得的4S店老兵,既对这个行业有着透彻的理解,又深谙营销之道,在他看来,佳佳购车app的互联网卖车模式正是理想化的B2B交易模式。至少,在产能过剩的汽车流通领域,打通卖方流通环节,必将带来整个产业链的高效运转。

.....
0评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