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穿越半个世纪的车辆已经算是一辆老爷车,何况它还是一辆经历了多年考验的卡车。一辆斯堪尼亚L110卡车从中国到非洲,再到中国,最终回到瑞典,被修复的它二度重生,见证者斯堪尼亚卡车无坚不摧的品质传奇。
如果它们可以说话,有一些卡车一定能讲述比小说还要传奇的故事。一度被西方称为“Amoy”的厦门位于上海和香港的中间,4辆斯堪尼亚卡车就驰骋于这座中国沿海城市的大街小巷中,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无数里程碑。
委以重任,远赴非洲
1965年,中国林业部购买了10辆斯堪尼亚-瓦比斯木材运输卡车,这些卡车配备了瑞典专家打造的整体上装以及木材搬运设备。由于斯堪尼亚对当时中国的运营条件尚无经验,这批卡车是按照制造商的工程师所能想象的最艰苦的条件而精心设计的。这批斯堪尼亚-瓦比斯卡车的性能表现非常出色,良好口碑在中国各大部门传播开来。这也帮助斯堪尼亚-瓦比斯和之后的斯堪尼亚(1968年起)赢得了中国在非洲和中东的对外援助项目的多份卡车合同。

1968年中国订购了200辆斯堪尼亚双桥自卸车,这些车均配备完整的瑞典Ilsbo上装1970年,这批200辆交付后,投入到中国在非洲的首批大型对外援助项目之一——坦赞铁路。
(TaZaRa)使用,这条铁路连接着赞比亚内陆矿区新卡比里姆博希和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坦赞铁路项目于1970年动工兴建,1976年全线竣工。该铁路为单线窄轨,全长1 860 km,包含46座桥梁和18条隧道。该中国对外援建项目在非洲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商业影响力,标志着中国向发展中国家领导者地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由于当时的条件还非常原始,斯堪尼亚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开设了一家维修厂,以便为这批自卸车提供零件和维修保养支持,从而抓住了进军非洲市场的机遇,而该维修厂也是斯堪尼亚在非洲开设的首个服务站点。到20世纪80年代初时,这家维修厂已经扩张成为一家组装厂,成为了斯堪尼亚在东非的稳固基地。
荣耀归来,再受青睐
在非洲经历长达6年的严峻考验后,1976年,许多卡车被运回中国,继续在工程领域服役。这200辆斯堪尼亚卡车中,有4辆L110卡车被出售给了厦门一家名为“工程机械公司”(Mechanization Co.)的矿业公司,由此开始了长达10年的运输工作。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李先生曾是一名专业驾驶员,1984年他辞去国营单位的工作,创办了自己的道路运输公司。由于当时经济体制的要求,个体户不能采购自己的车辆,直到1986年这一“禁令”才被解除。李先生便拿出了他的全部积蓄并借款创办了公司。同年,李先生以每辆1万1 000元的价格从“工程机械公司”购入了这4辆L110卡车。今天,李先生的公司已经拥有11名员工及8辆卡车的车队,其中4辆是斯堪尼亚卡车。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的4辆L110卡车还参与了厦门当地的五星级酒店建造工程。李先生的斯堪尼亚卡车参与的新加坡-中国合资项目31层高的海景大酒店(Harbour View Hotel)被视为当时厦门的重要标志性工程,而L110卡车的主要工作是酒店地基工程的土方运输作业。当被问及对斯堪尼亚卡车的看法时,李先生认为:“它们坚固可靠、运营成本低,虽然车厢上清晰印着有效载荷8 t,但我们可以轻松地运送12 t!”
时值斯堪尼亚1991年世纪庆典,作为筹备工作之一,其中1辆斯堪尼亚L110卡车于1987年以未修复的状态被瑞典购回。然而,由于斯堪尼亚老爷车收藏系列中的修复车辆数不胜数,最终,这辆来自中国L110被束之高阁。
二度重生,凤凰涅槃
然而,这辆斯堪尼亚L110卡车的传奇并没有结束。这辆车在瑞典生产,之后销往非洲用于项目建设,在斯堪尼亚举行100周年庆典的时候又被带回瑞典。最终它却在曾经的拉力赛冠军手中又恢复了昔日的辉煌。
Olle Arnesson不仅是一位痴迷老爷车的卡车驾驶员,他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身份——20世纪80年代欧洲拉力赛(European Rallycross)的4冠军得主。他在拉力赛圈及其家乡瑞典西部的韦姆兰都可以说是一位传奇人物。起初,他并不太清楚2000年从斯堪尼亚南泰利耶总部提取的是一辆什么车,他只知道这是一辆从中国运来的废旧的斯堪尼亚L110自卸车,并且车辆的大部分磨损是在另一个大陆——非洲形成的。
虽然他不知道L110竟然有着在非洲炎热天气下历时6年的艰苦磨练以及历经中国改革开放11年的光辉历史,但这一切都与他对这辆卡车车况的判断完全吻合,“这辆卡车一定是饱经沧桑”。如今,这辆卡车已经被Olle Arnesson在韦姆兰Liken?s基地的技师团队成功修复。在修复过程中,技师团队尽可能重复使用了原车Olle Arnesson在韦姆兰iken?s基地的技师团队成功修复。在修复过程中,技师团队尽可能重复使用了原车配件,因为该地区林区内有很多L110老车,为修复工作提供了非常有用的零件库存。
据Olle Arnesson介绍,这款斯堪尼亚的早期版本为木质驾驶室结构,但20世纪60年代中期强制实施的瑞典驾驶室安全法规涉及到各种冲击和负载测试,转而要求采用全钢质驾驶室。幸运的是,这辆车的驾驶室原本就是钢质的,因此免去了不少驾驶室的修复工作。尽管如此,糟糕的工作环境还是对它造成了损伤,有不少裂缝需要焊接。而技师们以其原来的涂装颜色浅灰色进行了重新喷涂,令其恢复原本的色彩。
虽然饱经沧桑,但这辆车的主要动力系统零部件居然能够修复,其他零部件则是从其他车辆上拆卸而来。前保险杠和发动机罩都来自一辆老款斯堪尼亚-瓦比斯L75。非涡轮增压版11 L发动机D11能够产生190 PS的动力,缸体、缸盖和曲轴状况还可以。发动机怠速时发出稳定的呜呜声,加速时则会发出特有的强大轰鸣声。在更换了活塞、气缸套和气门后,博世喷油泵和机油泵也被大修完成。最不可思议的是,这辆卡车居然配备了10挡变速器。为了修复变速器,技师们更换了部分零件,但保留了外壳和大齿轮。转向机构箱已经松动,只能在侧梁上加装一块桁板,以对其进行固定。动力转向系统需要更换部分新垫片,该系统在1958年推出L75车型时颇为奢侈。在使用助力转动方向盘时,会发出微弱的嘶嘶声。制动系统仍然能够工作,但经过多年的长期过载,后轴已经弯曲,修复团队矫直了外壳,但旧的半轴齿轮还能使用。
与其他上了年纪的卡车驾驶员一样,Olle Arnesson的心深深地被斯堪尼亚L75所吸引,他说:“我的第一车砂石就是用L75运输的,那辆车还在。希望有一天有人能让它重新跑起来。我曾经告诉他们,斯堪尼亚车是无坚不摧的。大修一下就可以继续上路。”
L车型在当年那个年代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L110源自1958年推出的斯堪尼亚-瓦比斯L75,其外观由瑞典工业设计师Bj?rn Karlstr?m操刀。这一经典外观极具功能性,并且兼具细节完美。简洁的金属饰面仪表面板包含了所有必需的部件。启动钥匙开关同时也是一个照明开关。在仪表板上拉动控制器即可停止发动机。纤薄的胶木转向盘能够提供良好的动力转向。踩下风琴式踏板可以完好闭合制动。能见度也非常棒。精巧设计的发动机罩和车身前角处的车宽标杆能够在狭小的空间中提供良好视野。脚部空间中的风门和可翻转侧窗能够有效加强通风。


斯堪尼亚L车型直至1980年才停产,后继车型T系列由Giugiaro工作室担任外观设计。该工作室负责20世纪70年代许多棱角鲜明的乘用车设计,这其中就包括多款大众和奥迪车型。
如今,Olle Arnesson的这辆L110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他对车辆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即将举行的“退役老兵”聚会上,OlleArnesson将带着这辆卡车与其他卡车发烧友一起重温“美好过去”的甜蜜回忆。

(作者:王培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