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秉金,祖籍河北昌黎,1939年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2001年徐秉金担任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并兼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名誉会长。

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机械工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工作,历任国家计委外事局副局长、国家经委机电局副局长、国家计委工业综合二司副司长、国务院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主任,外经贸部机电产品进出口司司长、部长助理。1991年5月,徐秉金调任国家机电产品进口审查办公室主任。
长期代表国家工业系统参加中美市场准入谈判、GATT(关贸总协定)和WTO(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曾担任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以及GATT和WTO的主要谈判代表。为中国WTO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名誉会长。
东风汽车由来
孟少农是留美的高材生,中国的汽车专家,他懂得轿车生产与卡车生产之间的巨大差距,虽然是仿制,但仍然要按照汽车生产的规矩,从最基础的绘图开始。
由于一汽毕竟没有生产过轿车,虽然有了对外国轿车的分析比较,也有了测绘图和试制图,在试制过程中改动不断,边制边试,边试边改。如试制过程中,有人提出中国的轿车要体现出中国的民族风格,要融进中国元素。这种意见在当时是很有市场的,但车的底盘、动力与中国风格无关,也没有能力动,最后只能在外形上下工夫。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将尾灯做成宫灯造型,车头上镶嵌一条昂首向上的小金龙做为车标,车门两边的装饰条上有毛泽东手书的“中国第一汽车厂”几个字,车身由中国人喜爱的具有大福大贵意味的紫红色为主色调,顶部则为爽目的银灰色,整个东风轿车的车身全部由手工敲制。
1958年5月10日,第一辆东风轿车试制完成,欣喜的一汽人立即将这辆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部轿车送往北京,向毛泽东和党中央报喜。汽车先送到一机部,经过一机部审看。正在参加八届二次会议的饶斌向中办主任杨尚昆汇报,想请毛泽东以及其他中央领导检阅这辆车,谁知道这一下子引出一个插曲。
5月15~23日,中共八届二次全会正在中南海召开,杨尚昆指示先将车放到中南海的一块草坪上供参会代表参观。第二天东风轿车开进中南海,杨尚昆立即来到车边仔细观看。杨尚昆看着看着发现问题,他问饶斌说:“车头一排外文是什么?”
饶斌解释,那不是外文,是东风的汉语拼音。杨尚昆指出,有多少人能认出这个拼音字母呢?明明是我们自己制造的轿车,弄不好,别人还以为是外国车呢。他要求立刻改过来。饶斌立刻与送车的同志商量,决定将镶嵌在车头上的拼音字母取下来再换“东风”两个字上去。工作量不大,但现在是在远离一汽的北京,要在一两天之内换下来很不方便。另外,“东风”两字用什么体呢?一时间大家非常紧张。经过多方奔走,最后决定,“东风”两字用毛泽东的手写体。他们了解到人民日报社有毛泽东“东风压倒西风”的题词,立刻赶到人民日报社,讲明原委。报社的同志很支持,立即将“东风”两字影印下来交给他们。他们在北京找到一家汽车修理厂,请钣金工人将两字用薄金属板雕刻下来后拿去镀金,再将金光闪闪的“东风”两字镶嵌在车头,紧赶慢赶,终于在一天之内全部完成。第二天,“东风”轿车再度来到中南海。这一次杨尚昆很满意,为了让与会代表都能看到一汽产的东风轿车,他让工作人员在每一位八届二次会议主席团成员的桌子上放一份一汽带来的东风轿车的资料和照片。这样,中央领导和代表们就可以知道东风轿车在中南海展出了。听说中国自己造的轿车来展出,大家都很兴奋,那几天,崭新的东风轿车周围总是围满了开会的代表。
5月16日下午,朱德和彭真来到车边,饶斌拉开车门,请两位领导上车乘坐,并详细介绍了东风轿车的性能和试制情况。朱德笑眯眯地说:“不错,不错,咱们一汽工人真不简单,说造轿车就把轿车造出来了。”他又指着车头的小金龙问:“这个金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饶斌说:“铜做的。”朱德频频点头。
21日下午2点40分,毛泽东和林伯渠一起来到车边。毛泽东满面笑容,与守候在车边的5位职工一一握手,并问他们每个人的姓名和工作,然后,毛泽东和林伯渠围着车子仔细地端详。工作人员请毛泽东和林伯渠上车试乘一下,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好啊,我们来坐一下。”他拉开车门,请林伯渠先上车,然后自己坐进去。司机钱海贵稳稳地启动,东风轿车围着中南海的小花园转了两圈。林伯渠问钱海贵:“这个车能开多大速度?”
钱海贵回答:“每小时128公里。”
毛泽东笑呵呵地说:“这么快呀,我还没坐过这么高速的车呢。”
车停下来后,毛泽东意犹未尽地说:“坐上我们自己制造的小汽车了。”
在中南海展出期间,代表们问的最多的话是,你们今年能生产多少?什么时候能批量生产?八大的代表绝大多数是全国各省市和中央各机关的领导同志,由于外购轿车数量有限,他们有很多还是乘坐战争年代缴获的美式吉普车,能乘坐自己的国产轿车,成为他们的心愿。
除了代表们外,还请了在京的苏联专家、有关大学的教授、工程技术人员和美术家来参观,请他们对东风轿车提意见。这些专家们以行家的眼光,提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如整车布置合理,重量分配较好,油耗也不高。但总的感觉是外表粗糙,车身衔接部分的缝隙太大,门开关不灵活。他们提出,在批量生产前,一定要先进行可靠性道路试验。
首辆东风轿车在北京成功展出,给了一汽人极大的鼓励,5月16日,一汽开始布置小批量生产,首批100辆。但无论从厂内的零部件生产还是厂外协作产品的制造,都表示难以完成。一辆轿车需要数万个零部件,需要专用的场地、模具,所生产的各种零部件需要材料、设计、试制、开模,这些都需要高昂的费用和专门的技术人才,有些材料国内根本无法解决,如制造车身所需要的镀锌薄板,这些是一汽也包括很多协作企业所无法做到的。有些协作企业提出,只试制,不签订合同。批量生产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
东风轿车是中国轿车工业的第一个婴儿,在一无经验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情况下,凭着冲天的干劲,使用手工生产出来的,存在很多不足在所难免,但它的意义在于,中国人终于在自己动手制造轿车的路上迈开第一步。
(作者:翎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