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中,小编讲述了一下车辆前轮驱动的原理,那么相比较而言,就要讲一讲后轮驱动的特点了。

后轮驱动(Rear-Wheel Drive,简称RWD)是指汽车设计中,发动机的动力只驱动后轮的动力分配方式。后轮驱动车的前轮在行驶时不产生动力,只起到承重和转向的作用。
后轮驱动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一般采用纵向安置,即发动机的气缸排列方向与行车方向平行。发动机多数安装在汽车前部,通过传动轴驱动安装在两个后轮之间的差动器以分配动力到后轮。但是也有发动机中置和发动机后置的设计,多见于跑车。后轮驱动的布局从汽车发明起就出现了。1950年代以前的汽车绝大部分都采用后轮驱动方式。此后随着前轮驱动和四轮驱动车的普及,后轮驱动车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注重加速性的轿车或跑车仍都采用后轮驱动方式,而大部分的中低档轿车都采用前轮驱动方式。越野车和强调越野性能的皮卡则多采用四轮驱动方式。
[#分页标题#]后轮驱动存在着以下几点优势:
加速性:
在启动加速时,车重向后传递,因此增加后轮的压力,从而使得后轮获得更多的抓地力,提高了加速性。
易于维护:
后轮驱动车不像前轮驱动车那样,所有的动力系统构件都集中在汽车前部,在机械上相对于前轮驱动车更简单。因此,较易于拆卸和维护。
扭矩转向:
没有前轮扭矩分配不均可能导致的偏向问题。
重量分布:
后轮驱动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可以安装的比前轮驱动车靠后。这样车重在前后轮之间的分布更为平均。这样有利于提高汽车的操控性。
转弯半径:
由于前轮的传动结构相对简化,前轮往往可以转动更大的角度。这样后轮驱动车通常有更小的转弯半径。
拖动力:
在拖车的情况下,后轮驱动距离拖车的挂接点更近,可以获得更好的转向性能和拖力。
有优势相对就会有些劣势:
操控性:
与前轮驱动相比,后轮驱动车容易出现转向过度的情况,一般驾驶技术的人较难控制。
内部空间:
对轿车而言,由于后轮驱动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位置靠后,使得前座乘客的空间受到压缩。而由于有通向后轮的传动轴,后座中间下方地板必须抬高。还有可能会使后备厢的容积减少。
车重:
尽管后轮驱动的机械设计较简单,但是部件分布更分散的关系,动力系统的总重量增加。
价格:
由于在组装时,动力系统不能像前轮驱动车的那样自成一体,在工作效率上较差,因此增加了组装成本。另外,动力系统的材料费用也较多。因此,一般后轮驱动车比同级别的前轮驱动车略贵。
[#分页标题#]与前驱车相比:前轮驱动的主要缺点就是使得汽车的操纵性变差。因为大多数的质量都集中在汽车的前部,汽车的后部将会变得轻一些,这样后轮的的附着力就会变小,在有冰覆盖的路面上行驶车尾就很容易发生侧滑。但是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设计者在设计时会尽可能的将重量设置在汽车的后部,理想的质量分配是前后轮所承受的的质量之比为50:50,但是前轮驱动汽车很少有达到或接近这个比值的。
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前轮所承受的负荷。前轮必须传递加速,转向和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轮胎的力。而轮胎拥有的附着力是有限的,当附着力一部分用来加速时,就必定会减少对其它部分的作用力。而后轮承受的这种作用力却很少,它只需要跟着前轮滚动就可以了。
随着一部分的机械部件从汽车前部移到后部,汽车的平衡性和操作性都将会有很大的提高。后轮驱动的汽车加速时,牵引力将不会由前轮发出,所以在加速转弯时,司机就会感到有更大的横向握持力,操作性能变好。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高速跑车和高性能轿车都是采用后轮驱动的原因了。
维修费用低也是后轮驱动的一个优点,尽管由于构造和车型的不同,这种费用将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如果你的变速器出了故障,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就不需要对差速器进行维修,但是对于前轮驱动的汽车来说也许就有这个必要了,因为这两个部件是做在一起的。不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前轮驱动汽车的可靠性也已有了很大的发展,维修费用的高也许已经并不是一个大的问题了。
后轮驱动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相对高的装配和制造成本,更多的故障,相对狭小的室内空间等等。现在,更多的汽车都是使用的独立后悬挂系统,这样设计师在设计时就可以将车体与差速器和传动轴靠的更近,从而可以增大室内空间。
牵引力小一直以来都是后轮驱动汽车的一个问题所在,因为后轮所承受的负荷比较少,但是现在的电子设备使得这个有了改变。牵引力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可以让后轮驱动的汽车在湿滑的路面上达到和前轮驱动汽车一样的性能。改进的轮胎设计技术也可以改善后轮驱动汽车的这个缺陷。
小编帮各位分析了一下,后轮驱动的优缺点的同时,也与前轮驱动进行相应的比较,所以各位要选车的朋友可以认真比较一下,做出好选择。
(作者:包英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