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陕西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网约车由此登堂入室有了名分,但对于网约车的管理,各个城市还都在摸索阶段,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引起社会关注。
近日,华商报记者采访了住陕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民革陕西省委会主委李晓东,他认为目前很多城市的出租车管理政策并不成功,特别是份子钱过高,管理简单,已成为城市管理顽疾。
限定排量导致网约车涨价
网约车出现之初,因为其便宜、方便,很快成为城市人新的出行选择,但随着各地陆续出台管理细则,网约车出现了涨价、运营车辆减少等情况,打车难又回来了。
李晓东调研得知,网约车司机为本地人的比例,北京为3.6%,上海为5.3%,广州为5.9%,深圳为6.7%,杭州为10.8%。新政实施后,有超过90%的网约车无法运营。导致原先渐渐消失的“黑车”又重新活跃起来,对公众交通安全造成影响。
细则未出台前,网约车价格至少比出租车便宜20%。现在,许多城市规定网约车必须是1.8L以上排量,导致乘坐网约车价格已高于出租车。李晓东表示,伴随着高价网约车出现的,还有大量网约车从业者失业。
行业准入门槛高限制其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准入门槛过高,使部分城市重回打车难时代。
以京沪等城市为代表的网约车政策,实质是将网约车纳入出租车监管体系,对网约车平台、司机以及车辆设定准入限制,对三方主体设定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发放要求,王名认为,以层层许可的方式限制新业态参与竞争,迫使网约车新业态重走出租车行业垄断许可的老路,遏制了新业态发展,并为权力寻租留下空间。
王名说,京沪津等城市的网约车政策,对户籍、轴距、排量设置多重限制,已导致数百万希望合法经营的车辆和驾驶员无法继续经营。同时,新政还导致“黑车”重新泛滥。王名调研发现,网约车司机如不能从事网约车服务,大多不会选择“回老家谋职”,而将继续留在北京从事开“黑车”或其他灵活就业的工作。
建议适度降低行业准入门槛
李晓东认为,网约车是“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和电子商务一样,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需要关心与支持,应当鼓励而不是抵制,应当规范而不是限制。他建议适当放开网约车经营注册和管理,取消网约车排量、车型等技术标准方面的限制;尤其是取消对司机户籍身份的限制,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网约车司机的监管等措施促进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
“要以行为管人,而不是以身份管人。”李晓东建议,网约车驾驶员资质可通过采取积分考核的方式,减少或取消对从业人员户籍身份的限制,保障低收入、新进城务工群体的就业权利。他还建议,应该从“政府监管平台,平台监管车辆”的思路出发,进一步明确政府机构、平台、驾驶员的分层责任。
王名也建议适度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给予非本地户籍市民同等的从业权利,降低车辆准入标准,对网约车轴距、排量等的限制。他还建议,出租车行业应借鉴网约车的经验通过市场化改革放松价格管制,地方政府应通过监控和制约,防止一些公司通过提高“份子钱”将竞争所带来的损失转嫁给出租车司机。 华商报特派北京记者 张小刚
网约车注册简单
司机监管尚空白
华商报记者 魏光敬
2月27日,《华商报》报道一名女孩坐滴滴顺风车,喝了司机给的饮料后昏迷,次日醒来发现自己身在宾馆且衣衫不整,随后警方抓获网约车司机,以涉嫌强奸将其刑拘,该案立即引发关注。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由于监管漏洞,各大网约车平台多次曝出人车不匹配、司机辱骂、殴打乘客、车内不雅举动等事件。目前,如何管理打车软件平台、司机及车辆,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事情。
现在网约车司机注册挺简单
31岁的小何曾在南方打工,2016年回西安后,一时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就在滴滴出行里注册成为一名网约车司机。
2月27日,华商报记者在西安城南见到小何。他说,他不但在滴滴打车软件上注册了,还在易到打车软件上注册了,但是近半年来网约车的生意没有以前好了。
小何说,网约车司机的注册并不难,身份证、驾驶员证、行车证及保险单,拍一张车辆的相片上传即可。这四个证和姓名一致,绑定一张银行卡,很快就可以注册了,有时一天就能通过,有时数天通过。对于车辆,特别是司机都没有更多的要求,更不需要到公安机关备案。
和小何一起的小徐演示了注册过程:在提交了身份证、驾驶证、行车证、车辆保险单后,他对着自己的爱车拍了一张照,在滴滴系统里上传,等待对方核准。这个过程非常简单,系统方并未对小徐的身份及有无犯罪记录等内容进行询问。三天后小徐审查通过,平台能够正常使用。
接着小何又以同样的手段,用华商记者记者的身份,将身份证、驾驶证、行车证、车辆的保险单提交到易到打车软件。同样,系统方没有核对记者的身份,两天后,平台可以使用。
2月28日,华商报记者连续采访十几位滴滴和易到等网约车平台的司机,他们都称注册非常简单,这也许有利于网约车迅速抢占市场,但也留下隐患,让顾客不清楚接单司机的基本情况。
多数网约车司机为生活
个别为消遣
小何目前已在网约车圈子里打拼了一年,他说这个圈子其实挺复杂,司机素质良莠不齐。多数司机想通过跑网约车赚一些钱来养家糊口,还有一些私家车主,利用工作之余贴补油费,但也有小部分司机只是为了玩。
小何说,他的一个同学是西安城南城中村的,村子拆迁补偿了很大一笔钱,还分了一些房子和门面房,算是衣食无忧。看着小何工作比较自由,还能到处跑,就专门买了一辆三系宝马车跑网约车。小何说,据他了解,开网约车的宝马、奔驰、路虎都有,这些人开车不为赚钱,只是为了“擦心慌”。怎么个“擦心慌”?小何笑了很长时间才说,就是有些人想着能碰到艳遇。当然,这都是小何听同学说的,自己也没亲眼见过。
29岁的小李是陕北人,是一家大型企业中层。作为白领,企业效益好,年薪收入高,平常开一辆白色路虎越野车。妻子生孩子后就带着孩子回老家了,目前小李一人在西安。小李说,开好车能找到女娃娃,但这些都是网上和朋友之间传的,现实生活中太少。
小李举例说,自己2016年上半年在打车软件平台注册。为了有机会遇到美女,他经常把车开到小寨、东大街、钟楼转盘附近。小李说,因为注册的是辆路虎车,点击他的还算多,但单身顾客上车后,把要去的地方一说,就低头看手机。顾客多的话,也都是自顾自在车上聊天,根本没小李说话的机会。小李说,现在单身女生个人保护意识比较强,如果一个人在车内,会坐在车的后排,很少跟司机聊天。有时她们还会把车的牌照拍下来发给朋友,下车时就能看到朋友或家人在停车的地方等着。因此像很多人说的开网约车找美眉,这个概率太小。反正他开了一年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小李认为,网约车司机强奸或打骂顾客的害群之马是极少的,但这种人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
多地新规严格规范网约车司机
各地连接发生的网约车案件,已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多地网约车新规都制定了严格的司机准入制。
3月2日,滴滴出行宣布,经过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等多个部门审查,滴滴平台已获得天津市颁发的《网络预约出租车汽车经营许可证》,按照要求,网约司机和车主在注册滴滴账户时,需要提供“身份证”、“驾驶证”和“车辆行驶证”信息,只有三证信息全部真实有效才能成功注册。公安机关根据打车平台公司提供的资料,会在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毒品犯罪嫌疑人员数据库、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重性精神病人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实时全面查询比对,防止可能威胁乘客安全的前科人员进入平台。
杭州市政府规定网约车驾驶员的条件,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暴力犯罪记录;符合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此外,其他多个城市也对网约车司机提到了无犯罪记录备案。
西安:暂按非法营运处理
2016年10月份,《西安市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至11月30日。3个多月过去,相关政策还未正式出台。在这个空档期,西安的网约车司机该怎么管理?
2月28日,华商报记者专门采访了西安市交通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介绍,由于管理办法还没有正式出台,目前,交通部门只能依据非法营运的手段对网约车处理。但现在道路上的网约车不是一辆几辆,而是一个庞大的数量存在,如何管理?该官员介绍,其实网约车的管理在世界各国均是一个两难问题,很多国家政府都在探讨如何界定网约车的法律地位,如何将其纳入监管,从而确保公众使用网约车的效率、安全和公平。
此外,西安市交通局官员介绍,全国不同城市在制定管理网约车司机办法上虽都不一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基本是在当地出租车司机管理基础上的升级版。
昨日,华商报记者从西安市公安局公交分局获知,目前,西安市出租车司机约3.5万人都在该局备案。对出租车司机的管理,公安机关专门在出租车汽车行业治安管理平台的公安网进行备案。备案提供的基本资料,首先由经营公司或个人,持身份证、驾照、行驶证,三证的复印件,如果是外地人要有西安居住证,统一在公安公交分局内部网上备案。通过公安网,能够清楚地查看到备案司机是否曾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
对于网约车司机如何管理,记者从公安公交分局了解到,目前西安市公安局已着手相关调研,但由于现在西安市网约车政策还未出台,具体哪个单位来负责方案还没定。不过,对于网约车司机的备案是肯定的,或者到辖区派出所或者到公安公交分局。而网约车司机通过备案后,也是一种对司机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