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燥热,小心充电”。随着气温不断升高,电动车也开始躁动起来。对于新能源车主而言,停车充电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但很少有朋友知道,给车充电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一旦采取不正确的充电姿势,那可就离over不远了。

雨天充电 小心短路
当前,无论是公共充电站还是私人充电桩,室外充电的情况都十分常见。不过,一旦遭遇极端天气,例如下雨天,充电时切记万分小心。

目前,无论是车还是桩,都会进行防水测试,尤其在充电插头部分,出厂前都会满足充电环境需求,但这并不意味在下雨天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充电。因为在下雨天气,充电枪可能会进入少量雨水,作为拥有较多电子元器件的配件,此时充电,很容易对充电器造成短路、烧坏。
停车即充 负荷过大

停车充电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这里说的是停车即充。尤其在环境温度过热的情况下,因为长时间行驶,电池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并不断产生热能。驾驶时,电池温度或达到70°C以上,此刻如果停车后立即充电,则会导致电池失水,加剧电池鼓包的风险,进而减少电池使用寿命。那么,在长时间骑行状态下,应先将电动汽车停车半小时后,待电池冷却再充电。
携带“充电宝 接触不稳

如今,纯电动汽车充电不仅仅流行快充、慢充等方式,有些企业还研究出可随车携带的车辆移动充电宝,如果手机充电宝一样,即便是在驾驶过程中,也可以做到随时充电。虽然在使用上比较便利,但长时间用过这种方式,尤其在颠簸路段,很容易造成电子元件脱焊,导致充电接口接触不良,容易在充电过程中造成电流不稳和保护功能失效。
频繁快充 营养不良

频繁给电动汽车使用快充,就像人们狼吞虎咽吃饭一样,总有一天身体会吃不消的。最佳的充电方式当慢充莫属,细嚼慢咽让汽车慢慢慢慢介入电流。即便有特殊原因需要对车辆进行快充,但也应当注意多次快充之后,用慢充对车辆进行调养。
密不通风 影响散热

室外充电担心偶遇极端天气,那么在封闭环境就能以防万一了?要知道,在充电过程中,一般都是依靠风扇进行散热。一旦进入高温天气,如果长时间在密闭环境下充电,将导致无法散热,很容易造车起火状况。
同理,如果充电环境灰尘较多,排风扇很可能吸入大量灰尘。造成无法正常散热,导致出现问题。
低温充电 活性降低

对于动力电池而言,温度越低活性越低。如果在冬季室外充电,经常会发现充放电性能出现明显下降。那么,为了避免冬季低温给电动汽车的电池带来损害,除了选择在室内停车场,地下车库等地方充电外,最好可以先将车进行预热。
在行驶之前,可以先打开暖风,加速电池温度提高,然后再插枪进行充电,将大大提高充电速度,改善充电性能。
范儿姐语:


对于给车充电这件事,范儿姐有话说——“充电就是矫情”。在行业内部也有一个共识,电池不是用坏的,而是充坏的。如果你经常采用上述不健康的充电姿势,那么车辆很可能患上“早衰症”。所以,在充电时,一定要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适温加上正确的操作程序,一定会给爱车一个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