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回顾一下BMW M,这个拥有无限力量的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以制作飞机起家、成立于1916年3月7日的BMW,自从第一次大战结束、成功地从天空转战地表后,一直以来、在赛车场上也未曾缺席,很早之前就曾在Mille Miglia、Alpenpokal等国际拉力赛事中展露头角。

不过、这个在赛车场上已写下许多傲人纪录的公司,内部却始终没有成立一个专责赛车改装及生产的部门,直到1970年代初期,当时的BMW总裁Eberhardvon Kuenheim才下令成立一个全新的部门,专门负责统筹所有与BMW有关的赛车运动,并于1972年5月1日、由曾经效力美国与欧洲GM公司的Robert Lutz领军,正式在德国慕尼黑北方的Preußenstraße街上、成立了今天M GmbH的前身:Motorsport GmbH,正式开启了M Power的传奇。
BMW M GmbH的诞生
原名Motorsport GmbH的M GmbH,1972年成立之初、本是BMW设立来参与赛车运动的特殊部门,后来才逐渐转变为参与赛车之余,还得进行开发原厂高性能车款与原厂性能改装套件的单位.
且在1993年8月1日正式将业务内容调整为研发打造M3等高性能M款车辆、开发M款性能提升套件,以及提供Driving Experience驾驶训练课程与BMW Individual客制化订制服务,并改名成M GmbH,也让M成为了地表上最具速度感的字母。

以制作飞机起家、正式成立于1916年3月7日的BMW,自从成功地从天空转战地表后,一直以来、在赛车场上也少有缺席,很早之前就曾在Mille Miglia、Alpenpokal等国际拉力赛事中展露头角.
不过公司内部却始终没有成立专责赛车改装的部门,直到1970年代初期,当时的BMW总裁Eberhardvon Kuenheim才下令公司内部规划一个全新的部门,专门负责统筹所有与BMW有关的赛车运动,并于1972年5月1日、由曾经效力美国与欧洲GM公司的Robert Lutz领军,正式在德国慕尼黑北方的Preußenstraße街上、成立了今天M GmbH的前身:Motorsport GmbH。

Motorsport GmbH成立之初虽然只有8名成员,但Robert Lutz不但替团队找来时任Ford赛车部门经理 (Ford车队是当时欧洲最强势的队伍之一) 、且曾是Porsche车队车手的JochenNeerpasch,以及Jochen Neerpasch的同僚、曾是Mercedes-Benz Rally车队车手与工程师的Martin Braugart,再从BMW引擎研发部门调来天才工程师Paul Rosche,并旋即将部门扩展到拥有35名好手,且开始专心替BMW制造用来参加各种赛事的不同赛车、赛车用的引擎与原厂改装部品.
并于1973年,以早期BMW厂徽上的蓝、紫、红三色,加上Motorsport赛车运动的第一个字母:M,创造了专属于BMW Motorsport GmbH自己的识别标志,且推出白色车身、搭配蓝、紫、红三色涂装的3.0 CSL赛车,开始了它们的处女赛。

以Coupé (双门)、Sport (运动) 与Leicht (轻量) 这三个单字之前缀缩写为名的3.0 CSL赛车,很快地便统治了欧洲房车赛的赛场,不但1973到1979年间共夺得6次ETCC欧洲房车锦标赛 (Europe Touring CarChampionship) 的冠军,且一并拿下了1973年的法国Le Mans 24小时耐久赛和1974年欧洲挑战杯赛 (Europe Challenge Cup) 的冠军,以及1975年美国IMSA (International Motor Sports Association) 的冠军,仅在Group 4与Group 5组别的GT赛事中不敌Porsche 934及935的纯种GT赛车而已,称霸了国际房车赛事长达10年之久。

首辆超跑M1领军,家族逐渐成形
由于3.0 CSL及3.0 CSL Turbo赛车的竞争力在Group 4与Group 5组别的GT赛事中不敌Porsche的934与935赛车,所以Motorsport GmbH便兴起自行从头打造一辆赛车的念头,并请到Giorgetto Giugiaro的Italdesign设计工作室操刀外型,Lamborghini负责底盘调校和组装,于1976年制造出第一辆M1的原型车,且在1978年正式推出市售版量产M1,成为BMW史上第一辆、也是唯一一款采中置引擎、后轮驱动规划的超级跑车。

不过,虽然M1的生产于1981年便正式划下句点,但其实从1979年开始,挟着3.0 CSL于房车赛场上的盛名,Motorsport GmbH也开始了贩卖高性能量产车款给一般消费者的服务,首款车型则是于当年9月德国IAA (Internationale Automobil-Ausstellung) 法兰克福国际车展登场、原厂底盘代号E12的M535i,且随后又在1983年、发表M635CSi(美规车型便称为M6) 双门跑车,奠定了它们以标准量产车搭载M款高性能引擎的传统。

而随着M535i及M635 CSi在市场上大获成功,BMW不但在1984年决定为M车款成立专属的车系产线,并确定将车名简化成以英文字母M加上数字,如原厂底盘代号E28的M5之代号重新进入市场,且在1986年时、将工厂搬迁至能提供更大产能,占地也更大的慕尼黑Garching厂区,推出原厂底盘代号E30的第1代M3,并随着车系的改款重生,一次一次在全球刮起M族旋风。

短暂投入F1,与McLaren合作生产速度机器
除了在房车赛与GT耐久赛中大有斩获,1980年4月,BMW也进入了F1一级方程式赛事的领域,由Motorsport GmbH的Paul Rosche研发出一具1.5升4缸涡轮增压引擎,平均增压值1.9bar、最高增压值则为2.9bar,可视赛道特性而轻松调校出650匹至1,400匹的马力输出,且在1982年时,替搭载这具引擎的Brabham车队车手Nelson Piquet赢得当年的车手冠军。

由于这具引擎表现相当亮眼,所以不但Arrows车队在1984至1986年间也选择了这具引擎,ATS和Ligier车队亦分别在1983、1984和1987年,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这具引擎,并在1987年前、一共夺得9次F1的单站冠军。

另外,2000至2009年间,已于1993年更名为M GmbH的Motorsport GmbH,也曾先与Williams车队合作,并于2005年成立BMW Sauber车队再次挥军F1,然而几次与冠军擦身而过后,最后还是只能于2009年赛季结束后正式退出,专心经营房车赛。

然而,虽然重新进入F1并没有让BMW与M的三色厂徽再次发光发热,但M GmbH与英国McLaren车队合作推出的McLaren F1,不仅在公路上成为当年所向披靡的速度机器,也让它们再次拿下了法国Le Mans 24小时耐久赛的冠军。

1988年,当时已是F1场上常胜军的McLaren车队,由于想运用它们来自F1赛道上的经验,打造出一辆前所未见的超级跑车,所以它们便与M GmbH共同设计了一具排气量6.0升的V12自然进气引擎,并替它调校出627匹最大马力,且研发出一个独特的3人座配置、中央驾驶座设计的座舱.
不但让这辆名为McLaren F1的超跑在1998年轻松写下量产车的时速386公里之纪录,且这个纪录直到Bugatti Veyron 16.4诞生之后才被打破 (McLaren F1至今仍是自然进气量产车的极速纪录保持者),并于1995年投入FIA GT1赛事便横扫当年整个赛季、抱走总冠军桂冠,还于同年法国Le Mans 24小时耐久赛拿下第1、第3、第4与第5名,震撼了整个车坛。

地表上最具有速度感的字母
而随着业务触角越来越广泛,从1977年起便开始负责针对各地车主、提供BMWDriving Experience驾驶训练课程,致力提高驾驶人对车辆的控制能力及道路上之应变能力、帮助驾驶人更妥善地了解和利用车辆出色性能的Motorsport GmbH,还在1992年推出BMW Individual业务,为车主提供客制化订制服务,且于1993年8月1日、正式将名称更改为BMW MGmbH。

1995年,BMW更在英国成立了BMW Motorsport Ltd分公司,掌管所有BMW的赛车事业,让M GmbH可以更专心于制造与研发BMW M家族车款、BMW Individual客制化订制服务,以及场地含括北极圈、德国纽北赛道等地的BMW Driving Experience驾驶训练课程,并替旗下非M款车型推出M Sport Package M款改装套件,且再于2008年以BMW Performance为名,发表一系列能够让BMW各车系车款更具性能风格的改装套件,2010年更将名称进化为BMW M Performance,让更多BMW车主可以感受M的魔力,也让年过四十的M成为了地表上最具有速度感的字母。

既然聊到了BMW M部门的本纪,怎能不说说E30这款宝马的经典之作,这辆宝马也是许多小伙伴的梦想座驾!

车主Aron Jarl Hillers来自冰岛,今年25岁,目前的爱车:BMW E30 1987 328i M-tech I Turbo 24v。

车主非常喜欢宝马,尤其是E30。在18岁的时候就有了好几辆E30。这辆车是2007年在德国买的,由于当时手头上有一辆E30 M3,但是由于出过大事故,导致车完全没法开了,因此才买了这辆小改款之后带有M-tech I 套件的E30 coupe。
之前的改装方案是把那辆老旧的E30 M3的零件全都移植到这辆新买的E30之上。在2005年,Aron想移植一台M50引擎进去,再外挂涡轮,但是寻找相关配件很花时间,因此S14引擎(E30 M3使用的引擎为S14B23)陪伴他度过了学生时代。

为什么会喜欢E30呢?这是每个人都会问Aron的问题。车主表示他就是喜欢开E30的感觉。到今天他开E30比赛已经有7个年头了,当他拿下驾照之后,就想要两个车型,E30 325和标致205GTI。

到今天,Aron曾经拥有过9辆E30,两辆旅行车,一辆M3,六辆coupe。其中他最喜欢的是E30M3。

目前的改装方向是计划改装KW V2避震器,再有就是,等待夏(shao)天(tai)季节的来临。

车主是个内饰控,Aron表示他有整套的E30中控台,如果需要参加甩尾比赛的话,还有Recaro SRD和SPARCO座椅可以使用。

外观用的就是M-tech I套件,轮毂用的是BBS RS 17‘‘ 8.5×9.5‘‘ 前胎BF Goodrich G-force 215-40-17 后胎 Dunlop SP9000 245-35-17。

前刹车采用的是奔驰W124 500E的302x28mm的碟盘,BMW E32 740的卡钳;后刹车采用的E30 M3的 282mm碟盘搭配 M30 M3卡钳。

引擎:1990年产M50引擎(无VANOS),MLS140缸垫,ARP本体螺丝。为了达成2.8升的排气量,车主流用了很多BMW同系的零部件举凡M50B28曲轴,M20B20连杆,M50B25活塞皆一一上身。

排气系统采用了自制的涡轮头端T4法兰以及44mm TiAL 排气泄压阀,之后则是车主自制的76mm的直通排气。

其他改装零件还包括
KKK K27.2 涡轮
黑铁涡轮头段
TiAL50mm进气泄压阀
Cxracing 中冷器
3.5 bar油压,560cc喷油嘴
奔驰W211 E55 AMG油泵
M50 UUC离合器
M20飞轮
M20B25变速箱
自制传动轴
E30 M3euro差速器,终传比3.25(车轻没问题)

引擎在0.55bar的压力下,可以输出320~340匹马力,0.8bar时则有400匹,1.3bar时有500匹,这时3档会一直打滑。

使用目前的M50活塞,最大只能做到540匹。车主Aron表示,他一直在思考M50涡轮引擎,目前涡轮尺寸与其他部件的搭配是最合适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