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le 各位看官老爷们,时间过的真快啊,一转眼我们的黄河文化节又将迎来下一站了,今天咱们就来讲讲本周的举办地—山西太原。

来,我们先做个小调查,有多少人一说太原只知道李渊,李世民的请举手~,
我靠!我这么多人!得了得了,那小编就跟你们普及一下吧。

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是后人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宇,晋国的宗祠。素有“不到晋祠,枉到太原”的说法。
在晋祠下车后,首先到达的是晋祠公园,这是一个免费的公园,环境不错,可随意看看。步行约10分钟,穿过公园便可到达晋祠的主体区域。景区内,晋祠“三宝”(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和“三绝”(周柏、难老泉、泥塑彩绘人像)是每一个来到晋祠的人都不可错过的景观。
晋祠“三宝”是连在一起的,位于晋祠的中轴线上,可一并游览。献殿是供奉祭祀品的场所,四面的墙壁是栅栏状的,通风凉爽。最为特别的是,整个殿内的梁柱上没有用一颗铁钉。鱼沼飞梁位于献殿前,建于宋代。整个景观造型类似现代的立交桥,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飞梁”的一端连接着圣母殿,圣母殿是晋祠现存最早的主体建筑。大殿内很宽阔,有梁无柱是一大看点,殿前8个廊柱上雕刻着8条跃跃欲飞的木雕盘龙,连同“鱼沼飞梁”显得颇有气势。
以圣母殿为中心,很容易找到“三绝”。彩绘泥塑人像就在圣母殿里,主像圣母端坐在木制神龛内,端庄华丽,其余42尊侍从分列两侧。这些塑像衣着艳丽,表情各异,其中有一尊花旦装扮的侍女,半面欢喜半面忧愁,让人看后心情也不禁五味杂陈。梅兰芳大师曾在这尊侍女前伫立良久,仔细品味她的动作和内心,并且大加赞赏。周柏位于圣母殿北侧,植于西周,已有3000多年历史。难老泉位于圣母殿南侧,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
柳巷
位于太原市的柳巷,是太原历史最悠久、最繁华的商业街,具有三百多年的商业历史,这里是太原的王府井、南京路,这里承载了当地几代人的记忆和梦想,成为一种挥不去的情节,这里也是外地游客在太原的必游之地。柳巷据说是太原最古老的街巷,传说明朝初年大将常遇春攻打太原时遇险,被一个柳姓女子相救,后来将这里命名为“柳巷”。如今的柳巷商圈,包括米市街、钟楼街和五一路、解放路等周边,拥有多家大型商业购物中心、上百家品牌专卖店、当地老字号饭店以及各类酒吧、影院等娱乐场所。来到柳巷,就不能不说说这里的老字号。清和元饭庄的“头脑汤”,百年来一直热乎乎的滋润着太原人的身心;吃一顿认一力的羊肉蒸饺,在当年经济困难的时代,是普通太原人过节的一大追求;如果嘴馋了,当地人会去柳巷的六味斋买一块酱肉,这里的酱肉至今在选料和配制方法上都严格遵守传统做法;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双合成的糕点、益源庆的山西老醋等也是不错的送礼手信。

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中北部高寒地区民间的家常美食,现在已作为杂粮小吃在饭店酒楼大受欢迎。其制法、名称来历,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的盛物器具(《辞海》)。唐寅有诗云:"琵琶写语番成怨,栲栳量金买断春。"看来当时方丈是以手端的小笼屉作答了。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路过静乐县,看莜麦初收,便把莜面栲栳栳制法传给当地。再后来这种民间面食传遍了晋、陕、蒙、冀、鲁等地,成为北方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相传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这种面食犒劳三军,一举建立大唐王朝,栲栳是由犒劳一词流变而来。

过油肉
过油肉是山西最着名的传统特色菜肴,现在更是平遥的着名小吃,历经代代厨师精心烹制相传至今。1957年2月经市饮食公司组织专家评审,将名厨吴万库技师制作的过油肉评为了太原十大名吃。后经名师张殿华、-、方明锁等几位名厨参加全市、全省及全国的烹饪大赛,曾获得金奖,为太原人民争了光。市场经济以来,凡是经营山西饭 菜的餐馆、饭店都有过油肉这道菜。但是,可能出于某种意图,有些餐馆将过油肉改造得五花八门、面目全非,派生出什么系列过油肉,如白菜过油肉、尖椒过油肉、麻辣过油肉等等,为适应食客的需要往过油肉里配洋葱、蒜薹、干红辣椒、黄豆芽……久而久之, 原来那传统的过油肉已难觅踪影了。其实,过油肉应从选料,配菜,烹调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更加凸显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
好啦,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喽,下次别人再跟你聊太原,可别没得说了哟!还是老规矩,黄河文化节太原站!我们不见不散!
(作者:李子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