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技术越来越先进,长相却一代不如一代,这些车究竟怎么了?

收藏
2017-07-13阅读:264 编辑:zhuqingfeng

周围的每一个父母,从孩子呱呱坠地那天起,除了期盼孩子将来有出息,不是成为律师就是成为医生之外,还有一项必须有的希望——希望儿子成帅锅、女儿成超模。

第三代奥迪A8L

全新一代A8L(第四代)一改老款过于低调沉闷的风格,变得华丽不少

这其中,对未来预期最低的,也必须是:长得比爸妈好看,就算万事大吉也!

放在我们汽车圈子,无论是汽车厂家,还是媒体,亦或是车迷、汽车消费者,何尝又不是衷心地希望每一代出产的新车要有多么高深的技术、要在颜值上灭A、灭B、灭上一代。

技术方面无需担心,技术进步的脚步就像历史的浪潮从来都不会倒退。外形设计就不好说了。试想,如果每个新生婴儿将来长得都比父母好看,100代、1000代……之后的人类呢,岂不个个成仙?

但事实是,祖上固有沉鱼西施、闭月貂蝉、落雁王昭君、羞花杨贵妃,也没见得几十代过后的现代人个个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样貌的遗传从来都不是以美为线索,这种随机的遗传成就了美丑并存的人类社会(单说长相),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时期都是如此。

奔驰第九代S级(W221)

这一代奔驰S级就比上一代更精致、更流畅、更美轮美奂

汽车设计类似,但不完全一样。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审美的变化以及空气动力学技术的进化而变迁的。总体来说,随着人类审美标准的提升,汽车造型呈现着越来越好看的趋势。

对于绝大部分我们熟悉的车系,你去翻看它们上一代、上上代或者上上上代的照片,你会发现,有些东西,还是不要亲见为妙。

但是,事物总有奇葩,否则就太无趣了。大部分车越来越好看;却有一小部分车,造型是一代不如一代。

设计师努力了,却还是把事情搞砸了。我们今天就来举几个经典例子(或许在未来会成为经典案例)。

在此声明:本篇仅供娱乐,且当茶余饭后的谈资,切莫当真。如有不服,欢迎申诉。

宝马第六代7系

(2016年至今)

知道为什么这一代宝马7系新技术逆天,却落得个在全世界都卖不好的结局吗?造型,这个是罪魁祸首。

第六代也就是当下的新款7系,造型太过复杂,线条过多,稍显花哨

无论是发动机技术、操控能力,还是车内的包括手势控制、B & W顶级高保真音响系统等一切技术上的提升,都挽救不了一个造型上不算成功的优秀车型。

这里有几张图,从上到下依次是第三代7系(E38)、第四代7系(E65/E66)、第五代7系(F01/F02)以及最新的第六代7系(G11/G12)。

如果仔细品味一个属于旗舰豪华轿车定位的造型设计,我们会发现前几代7系尤其是第三代、第四代,把豪华、雅致、稳重拿捏得明显比第五代、第六代要好。

第三代宝马7系,740i-1999年款

第四代宝马7系,760i

1994年发布的第三代宝马7系,使用了低矮、修长的设计语言,这种设计让车子看起来稳重、优雅。简洁的车身线条运用突出了整体造型上的典雅气氛。如此优雅的7系,才能够符合《007:明日帝国》中布鲁斯南饰演的邦德形象。

你很难想象,如果让邦德驾驶一辆最新款7系,那花里胡哨又分不清到底要表达运动还是豪华的外观,简直会让下车后的邦德无地自容:军情六处的审美呀……

第四代宝马7系唯一的争议来自于分割式尾灯

第四代宝马7系曾经引起过不小的争议,宝马历史上最著名的设计大师克里斯.班戈的加入,让这一代7系拥有了最迷人的线条,这线条前卫、帅气,却不会打破7系该有的优雅气质、沉稳特性。

唯一不能让所有人满意的是截断式的尾灯设计,这一小小的败笔在中期改款的时候更正,成就了历史上最完美的7系造型。

第四代宝马7系中期改款的时候,把尾灯的问题解决了

从此之后,7系的设计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班戈离任之后,后生们以为只要把夸张复杂的线条往上堆,然后把车设计得大又肥,就是土豪们的最爱。

错了,第五代7系成为暴发户御用座驾,浮夸的造型毁了7系该有的优雅气质。第六代在第五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浮夸下去,复杂的线条简直让人目眩,光车尾部分的横向线条,就有11根,11根!这还没算两个方形的横向排气管。

设计元素太多了,想要表达的设计诉求太多了,最后导致它什么都没有表达出来。

第五代宝马7系肥又大,豪气十足,但少了点优雅

最后,第六代7系在车头的设计上还不如第五代那么大气。导致它看上去就像一个增大版的3系或5系。这一切的结果是,新7系上市了,奔驰S级卖得更好了。

奥迪第二代Q7

(2016年至今)

Q7的故事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了。曾经不可一世的霸王相,换代之后变成了乖乖猫。

上一代(第一代)奥迪Q7迎面而来的时候,能让人感觉到一股虎虎生威的霸王相

经过了10年的征战,第一代Q7卸任,第二代Q7带着各种最新科技登场,车体大量使用铝合金材质,车重减轻了300公斤!在这一级别上配备电吸门,也是诚意满满。

内饰设计大幅度升级,全液晶仪表富含多种显示功能。第二代MMI信息娱乐系统让车内多媒体操控更加好玩有质感。

第二代Q7相较而言显得温顺得多,简直就是乖乖猫

最重要是驾乘质感,比上一代提升不少,大叔驾驶新Q7横向比较过奔驰GLE和宝马X5,结果是新Q7开起来最平顺、最舒适。

第二代Q7车身长又矮,哪里还有SUV的姿态?分明变成了豪华MPV嘛,说好的气势呢?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被外观埋没了。很多老用户,等了这么多年,看到新Q7,伤心得就差落泪了。老Q7设计得那么霸气,光是那高耸入云的虎式车头,就能征服多少男人和女人。

再看看新Q7,又长又矮,活像个豪华版MPV。车头也不高耸了,内含全LED技术的大灯偏偏要设计得这么平,进气格栅配合平庸的大灯,让Q7看起来像是拉高的A4。

新Q7

新Q7整体造型上完全失去老款威武气派的形象,变成了温顺、乖巧、个性平平的SUV,就算跟现款X5、GLE以及这两年比较受关注的沃尔沃XC90相比, 气势上都弱了不少。

结局就是,新Q7的销量一落千丈,设计师应该被拖出午门了……

梅赛德斯-奔驰第四代E级(W212,2009-2016年)

发明汽车并引领之一路向前的梅赛德斯-奔驰也有老马失蹄的时候,近现代最值得探讨的就是2009年第四代E级换代。

众所周知,奔驰E级,是这个品牌的中流砥柱。S级太高端,一般人接触不到,C级较入门,体现不出奔驰家的实力。

唯有E级,承上启下,承担着将品牌精髓推而广之的重任。所以从鼻祖1953年的奔驰180开始,这个系列就代代相传,一代一代进步、更迭。

奔驰-190,1958年,它和更早的180是同款,都是现今E级的鼻祖

E级的名称是1993年才被启用,但这个系列早期型号即已确立了系列的设计精髓。

1953年的180,摆脱了外挂式车灯等传统设计元素,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三厢轿车身形。另外,车身线条犹如浮筒状,圆滑流畅,也是早期的设计亮点。

我们说回“失败”的第四代E级,话题要从第二代开始。

奔驰第二代E级,四眼圆灯登场,成为经典设计

1995年,第二代奔驰E级问世,它最大的设计特点就是采用了复古的四眼圆灯设计,一大一小的左右双圆灯让车头看上去精致、古典又充满华贵感。之后的CLK、C级、CL级以及SL级车型上都借鉴了这种设计。

第三代奔驰E级(图中为E 55 AMG),保留四眼圆灯设计,整体更精致、更圆润,是历史上最好看的E级之一

2002年,第三代E级问世,它的整体造型更现代化,圆润的线条、略微前倾的整体比例,让新车颇具动感。最关键的,四眼圆灯得到进化,灯体更加椭圆化,更好地配合了新车动感的造型风格。这一代E级,被认为是第四代之前最漂亮的E级。

光从图片上,诸位就应该能够感受到第四代E级的出现,经销商心里的阴影面积有多大,因为和前一代相比,这辆车感觉被设计残了。

最大的败笔来自于不规则的四眼大灯设计,完全没有了前两代那种精致感,新车的大灯显得很随意、很凌乱,什么风度、气质、美感都跟它没关系了。这样保留四眼传统,还不如像现今的第五代E级,一体化大灯照样玩得很炫酷。

另外,第四代E级车身整体设计也没有延续之前圆滑、流畅的设计语言,而是动用了过多的折线,让它看上去与经典的E级背道而驰。

奔驰第四代E级,和老款可谓是脱胎换骨,但并不是什么好事,它的造型缺乏精致感,也不优雅,因此失去了很多奔驰老客户

在整个第四代E级的生产周期(2009-2016年),E级都无法跟同期的奥迪A6和宝马5系抗衡,一方面是外形实在无感;另一方面是这段时期奔驰老一代发动机和变速器处在更迭状态,前期的E级发动机技术、变速器技术和对手相比完全没有优势,只有到第四代E级中期改款之后,动力总成才跟上了竞争对手的节奏。

总结:

其实,这种一代不如一代的例子绝不仅仅是这三款车。宝马Z4和老款Z4、丰田凯美瑞和老款凯美瑞、讴歌新款MDX和老款MDX、奥迪新款A4和老款A4等等,都是这个情况。

班戈时代的第一代Z4犹如天外来物,线条的运用出神入化、环环相扣

再看看第二代Z4,不可谓不好看,但和第一代犹如天助的完美线条相比,第二代Z4就流于普通了

对于设计师来说,最棒的工作是全新设计一款新的车型系列,没有条条框框、没有前辈车型的设计元素需要去遵循,设计师可以把心中最美好的线条和设计元素赋予它。

最痛苦的工作是,为一款已经绝色的车型做换代设计,为了改变而改变。这样的设计往往要延续经典,又要在经典上动刀子改头换面,难啊!

最坏的结局就是,为了延续经典又要有所突破,出来的创作结果就是四不像,经典没有继承好、突破创新还与保留下来的老设计元素相互冲突互相抵损。

讴歌老款MDX的线条很清晰、明了,每一根直线、每一根折线都很干净利落,体现出设计师的自信

新款MDX所谓的钻石型中网其实并不如老款来得协调,另外车头线条过多,也不如老款看起来那么落落大方

另外,什么是好看,什么是不好看,这本来就是一个很主观的事物,不同设计师有自己的理解。

或许,那些被大家嗤之以鼻的设计,正是设计师内心的满意之作;又或者一些被大家认为是美轮美奂的汽车设计,正好隐藏着设计师迎合大众的无奈。

这真的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

但是,前文列举的三个例子,没有那么复杂,它们就是被设计师搞——砸——了!


.....
0评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