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哥:大家在崔永元事件爆发前,想必对“阴阳合同”这事情想必也早有耳闻。简单来讲,所谓“阴阳合同”就是对某个具体交易的“标的”,签订两份不同价格的协议,而“阳”的那份,是明面上需要缴纳国家规定税费的,因而为了降低所交纳的款项,交易价格通常都会比实际交易价格低。

同时,为了保证双方权益,签订了低价“阳”合同之后,双方还会补充签一份“阴”合同,约定以其他的方式来进行交易价格的补偿。说说我们汽车圈内的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阴阳合同”。
以目前市面上最为常见的“加价提车”为例:如果一台车的指导价是50万元,但需要等半年才有车,用户想早点提车,4S店则要求用户选购5万元的精品或选择其他的巧立的项目来收取费用。
同时,在签订购车合同时,汽车的交易价格一栏通常只会填50万元。而额外加收的5万元,则很有可能只是通过补充协议的形式再作签订。
在最后开具购车发票的时候,4S店开具的发票,一般都只会包含50万元的购车款。后面加收的5万元,要不就只开具收据,要不就以其他方式来开发票。而且销售人员一般也会告诉用户,不把那5万元加入到购车款中,是为了帮助用户少缴纳点购置税,以此来忽悠用户。
但是,如果车辆有问题,要求退车的时候,4S店最终只会以发票金额来退款。同时,在新车购买保险的时候,也是根据购车发票来进行保障,低开发票虽然在缴纳保险费用上会有一点点节省,但是在车辆发生事故或者被盗等等问题的时候,保险公司是以发票为准来报销的,相应的金额也就会减少。

值得一提的还有,车辆发票在二手车交易的时候也是一项重要参考,二手车商会根据购车发票来评判你的车辆折旧,如果发票金额少开很多,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二手车的估价。
什么是汽车圈的“阴阳合同”?
首先,为了便于理解,不妨先梳理下概念,顾名思义,所谓“阴阳合同”,一般是指合同当事人对同一宗交易事项,签订了两份或以上的对内对外内容不一致的合同,这样操作也主要是出于规避法律或者谋取利益等目的。

而对于汽车圈而言,这样的“阴阳合同”其实同样存在,在购车交易的过程中天天迎来送往的“老江湖”们利用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在合同上轻松做点手脚就可以套路经验有限的"小白”,签出两份不一样合同。而往往大部分当事人被坑了却还不自知。

尽管在目前汽车行业大环境下,各项交易在强监管下已经愈发规范,但人存在小部分“利欲熏心”企业和个人顶风作案,这也是今天整理这篇文章的目的,请各位需要购车或即将购车的用户千万要小心谨慎,提防一些有可能的合同“陷阱”。
第一种:你知我知还是被坑!
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但也是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购车“阴阳合同”,属于你知我知,消费者和经销商“你情我愿”的一个加价车交易,但问题出在,一个不留神“隐患”也是非常大。

众所知周,市场上每个阶段总会出现几款热门加价车型,虽然现在已经明令禁止“加价”,但摸着良心说,这似乎并不妨碍经销商们进行“变相加价”,个中原因,有的是饥饿营销,有的确实是产能不足,好吧,这些都不重要!接着结果就是经销商多半会“暗示”消费者,若想结束这遥遥无期的漫长等待尽快提到现车,只能接受加价或变相加价。

明着加价这种现象目前已几乎绝迹,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漏洞大啊!无论是被厂家允许还是不允许的明码加价都是违反国家规定的。因此,精明的经销商往往会小心避开这个“雷”,而是通过引导用更隐蔽的方式进行变相加价,一般有“捆绑精品加装装饰”、“签订各项服务费”、“捆绑优惠力度”等,同时,更深的套路是让购买者们再签约一份加价自愿书。
支 招

1
各位,大胆跟加价说“NO”!不能接受加价要么再等等,要么直接干脆换个车吧!毕竟,现在同价位竞争车型那么多,咱不跟他们耗;
2
你要是想要这个车又不想加价,请私下妥善保留好加价证据,谈话录音、协议照片甚至现场视频等越详尽越好,同时向消协组织和有关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然后“耐心”等待官方的处理结果,也许组织会识破对方阴谋,一眼看穿你并不自愿的“加价自愿书”;
3
你要是真喜欢真非这台车不可,还不在乎这点钱,那就尽量挑点高性价比的“强加项目”,毕竟坑是不能避免就指望少坑点吧,总的说来性价比程度:售后优惠卡>升级中控屏幕/倒车雷达或影像/真皮座椅>包围套件/玻璃贴膜>汽车脚垫>车身镀晶。
第二种:神不知鬼不觉被坑惨!
这种情况其实比较少见,但是其性质尤其恶劣,是需要消费者们小心小心再小心的!黑心商家时常会在合同上挖好坑等着,时不时上演一出“狸猫换太子”,例如“真假合同”、“选择性空白合同”等等。

而面对套路重重的购车合同,很多“小白”消费者一不留神,握笔的手一激动,还未仔细阅读就签上大名,然后就连本带利把之前辛苦砍下的优惠全还回去,甚至一堆麻烦接踵而至。
支 招
因此,再啰嗦几句,把购车合同中可能存在的猫腻简单梳理一下:
1
合同及协议详细填写明确约定
车辆信息:明确好选定的车型,列明品牌、型号、颜色、产地、车架号、配置、选装设备、装潢等详细信息;
价格信息:价格明细、裸车价、落地价、手续费、运费等具体金额;
交车信息:交车时间、地点、方式、交车违约责任等;
其他:车辆免费保养方式、维修、售后、退车及“三包”等责任和义务。

2
核实信息
盖章主体:销售方的盖章名称与购车合同、发票上的名称三者必须一致。
合同核实:明确核实两份合同信息是否完全一致,避免内外合同不一致。

3
其他
尽量选尽量选择有实力、信誉佳的经销商,减少商业欺诈风险;另外,在付款时直接对接商家账户,避免中间人过手;合同不懂一定要问,及时留存证据,即便出现问题也能有据可循从容应对;名字不要乱签,看清合同条款,所有信息确认无误之后再签上您的大名。
总 结
扑朔迷离的“阴阳合同”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小心驶得万年船,消费者们在交易过程中切勿抱着侥幸心理,小心谨慎才能完美避“坑”!毕竟没付钱之前顾客是“上帝”,付完钱之后就不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