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手握到方向盘的那一刻开始,路怒症就是我们开车时要面临的一大情绪问题。所谓路怒,就是指路上的司机情绪失控,出现侵略、对抗或愤怒行为。譬如开口咒骂,打出敌意手势,或者故意用不安全的方式来驾驶,对人对己都造成安全威胁。一些研究认为,路怒算是一种 “间歇性狂暴障碍”,在受到外界特定刺激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无法自控的状态,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
最近街坊王先生就很窝火,因为他好端端开车上路,没想到就遭遇到路怒司机的侮辱和挑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一起来看看。
9月6日早上八点半左右,王先生开车去上班,正打算变道的时候,后面的车辆突然冲上来,差点酿成事故。
王先生:我开的是中间那条车道,在我右手边有台小车,他开得挺慢的,我下个路口就要拐右了,我就要提早并线,我基本上整个车都是安全地并好了,完全是足够的,他看到我并线可能妨碍到他,他就突然加速从右边直冲上来。

王先生说,他知道自己应该避让直行车辆,既然对方冲过来,他就向左避让,让对方先走,没想到前车的那位男司机不依不饶。
王先生:让了之后他在我前面就急刹,打方向盘甩尾那样子,挑衅我。
王先生说,虽然是上班高峰期,但是自己的时间比较灵活,不急于这一时,既然对方故意放慢车速,他耐心跟着就好。可是没想到,随后对方的一个动作,让他忍无可忍。
王先生:他一直在车里对着倒后镜可能有动作,最后把车窗降下来,把手指也伸出来,竖了一个中指,我就觉得这种情况真的是无法忍耐。
随后王先生在“中山交警”的微信公众号上举报了对方,目前,交警已经受理这起投诉。
看到最后,小编觉得,好在最后路怒没有酿成大祸,这里也为王先生微信举报不良行为的机智点赞。
其实,最早路怒这个词来自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当时很多司机在长期拥堵的交通环境中开车,生活以及工作中积累的压力让其在驾车中极易产生愤怒情绪,从而产生不理智的行为。随着这些年我国汽车数量的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人也出现了路怒的问题。新闻上时常能看到,由于行驶途中其他车辆或者行人的某些行为引起自身路怒症的发作,进而导致的口角、动粗以及毁坏他人财物的行为,更有甚者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因路怒症而导致的危险驾驶行为,媒体已经多次报道,有调查结果显示,因为堵车和路况不佳导致动怒的占48.1%,因为看到别人违章 影响到自己行车而动怒的占39.8%,当机动车出现乱变道不打灯的情况,最易激怒驾驶员。
据中科院《城市拥堵与司机驾驶焦虑调研》显示,北上广35%的司机称自己属于“路怒族”,25—30和36—40这两个年龄段中,产生路怒症的比例更是高达63%左右,容忍度最低的是31——35岁这个群体,只有5%认为可以一笑而过。
而在心理学上,引发路怒的情景因素可归结为六种:
1、无礼;
2、有敌意的手势;
3、交通阻碍;
4、慢行;
5、警察出现;
6、包括违法及闯停等行为。
此外,个人因素也是不能忽视的原因。近些年国内外相关心理学研究者通过研究表明,年轻人相比年长者更易出现路怒的行为。而在性别上,虽然没有更多研究针对性别对于路怒的影响,但现实情况确实是男性路怒风险普遍高于女性。
专家教你如何避免路怒
1、尽量提早出门,避免拥堵迟到;
2、收听音乐或者嚼口香糖。
有研究表明,嚼口香糖时间越长,司机违规的次数越少,第三是深呼吸或者车上放张甜蜜幸福的“全家福”,不开心的时候看看,有助于赶走不愉快的情绪。
小编总结了一下:归根到底还是要从自身心理层面改善,比如深呼吸就是很好的方法。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深呼吸能有效缓解自身紧张的情绪,也有助于建立对于当前情况的重新评估。另外,现在车上都有行车记录仪,如果对方行车方式属于违章行为,就提交交通执法部门,即解了气也让对方吃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