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专访朱江明:零跑至少能‘跑’三到五年 欢迎传统车企老总试驾

收藏
2018-12-14阅读:333 编辑:竹清风

一个大型企业的领导者,往往会给人留下业务繁重、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的固有印象,但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却一直保持着非常自然的作息:早上一般7点以后起床,晚上11点准时睡觉,规律的生活使他的外表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

12月7日,朱江明在零跑汽车总部接受了观察者网的采访。作为造车新势力创始人中为数不多的60后,他显得相当稳重,也更务实。言谈中很少提及那些看似美好但过于理想化的概念。不过,一旦聊上和技术沾边的内容,他就会充满兴致,滔滔不绝地畅言起来。

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

“中国科技工业的一些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

朱江明表示,从1993年开始创业至今,自己经历了太多的喜怒哀乐,因而更能坦荡地去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我们在资金运营上面要求稳重,但在产品研发上需要大胆创新。没有创新精神,你在原来的行业没法走到别人前面,更不要说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

在大华股份做安防的经历,让朱江明特别强调细节。“大华的产品要供给松下、博世、霍尼韦尔等世界500强企业,就必须依照他们的要求进行设计与制造。”靠着这样的从业理念,大华股份从最初的5000元初创资金起步,到目前成长为一家市值800亿元的安防领域巨头。

“中国科技工业的一些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朱江明回忆起大华当初做数字电视时,外国企业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没几个人看好中国企业的入局前景。然而在2005年,大华首次推出有线电视加OTT二合一的机顶盒,很快在国外企业占领的市场中夺得一席之地。此后又慢慢扩大战果,进入传统机顶盒产品领域,一直在安防领域做到世界第二。

在创业至今的25年中,朱江明和大华收获了更好的管理能力、充足的核心技术以及一定的资金,这为他的下一次创业提供了基础。

“我会去看很多微小的东西,然后发现什么地方可以改善

朱江明坦言,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多,但其是一个热爱思考的人,“就是说会去看很多微小的东西,然后发现什么地方可以改善。”高铁站就是他观察的对象之一。

“我们中国的很多高铁站有些建的比较有争议——很大很空旷,但是标志牌特别差,整个出入的路径不清晰,”他向观察者网比划,“明明只有50米的路程,却指示你成百上千米,这就是没有做好规划设计的体现,当然现在的设计比起以前已经进步非常多了,但是还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的”。

这种习惯同样被用来思考拥堵的交通状况,朱江明表示,他常常思考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拥堵的交通问题,是否可以通过梳理智能化的大数据来治理拥堵?他甚至给出了解决方案:“”要在高架桥下每天统计车流量、车的速度,然后去优化红绿灯,优化整个系统,优化道路,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交通问题。”

也许正是这种热爱,才为零跑汽车的诞生打下基础。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认为中国汽车也能够取得突破并走向世界”

2015年,朱江明正式进军造车这片“红海”。但外界对于造车新势力并不持乐观态度。且不说和跨国汽车集团相比,就是同国内传统头部企业竞争,也被视作以卵击石。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更是直言:“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

但朱江明不以为然:“如果光考虑到风险和政策的不确定性,越是犹豫,进入行业的概率也就越低。”

“等我们的汽车面世之后,我希望头部车企的领导们也能来试驾我们的车,让他们觉得新势力也真有两下子,比他们想象中的实力还要强些。”对于零跑即将推出的量产车,朱江明也抱有相同的信心。

对于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的前景,朱江明认为这是一个有关消费理念问题。“现在对于很多消费品来说,国人已经不再‘以外为尊’。目前有80%的中国人使用国产的空调,购买国产手机的人也占大多数。我相信5年、10年以后,买汽车也会是一样。”

“你有多少能力、多少钱,你就能做多少生意。在我看来,零跑至少能‘跑’个3-5年。”朱江明预计,零跑能在今年年末实现25亿元的A轮融资目标。

以下为采访实录:

观察者网:简单谈一下您的创业经历?

朱江明:我一直说“创业在路上”。创业的整个过程,更多的是在其中发现机遇。我们从1993年的创业到2000年之间的大华做通信的这一个阶段,更多是原始资本的积累以及基础能力提升的过程;

第二个阶段就是从2000年开始,大华进入远程无线监控的安防行业,这是真正开始一个中等化企业的运作;

从2015年我们开始进入汽车行业,我觉得零跑汽车已经积累了三项能力:更好的管理能力、充足的核心技术以及一定的资金基础,在这三方面的积累,能够促使我们可能就是说在这一次新能源汽车的这样一个就是机遇。

观察者网:是什么让您将目光转向造车这个陌生的领域,并决心创立零跑汽车?

朱江明:事实上我和造车还是有很多交集的。比如说在技术层面,未来的电动汽车更需要智能化、网络互联、电驱电控以及自动化控制的技术。我们原来在大华时候,在这几个方面就有了很好的积累。我们也从大华剥离出一部分团队来加入零跑汽车;在管理方面,通过这么多年在大华管理积累的经验,为零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同时造车是一个技术转换的过程,从汽油车到电动车,从普通汽车到智能汽车再到自动驾驶汽车。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毋庸置疑的是新来者会有更多的机会点,这是我们进入汽车行业的初衷。另外国家政策也在鼓励新企业进入电动汽车这个行业。这是我创立零跑的一个初衷。


.....
0评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