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青岛汽车产业营收将首破千亿 新能源车驶入2.0时代

收藏
2019-01-28阅读:147 编辑:竹清风

青岛汽车产业:全年营业收入将首破千亿

成为我市增长最快的支柱产业 集群化发展版图更加明确

刚刚过去的2018年对经历了几十年高速增长的汽车工业而言,充满阵阵“寒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汽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4.2%和2.8%。业界的共识是,中国汽车工业正迎来拐点。

“寒冬”中的青岛汽车产业却表现出了较强的造血能力。2018年1-11月,青岛汽车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7亿元,同比增长15.2%,全年收入将首破1000亿元,成为我市增长最快的支柱产业。而带来这种造血能力的,则是青岛近两年来一直在谋求的产业提档升级。

过去一年,青岛汽车产业在大项目带动下,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这两大板块的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作为青岛新旧动能转换“956”产业体系中的优势特色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的青岛汽车产业将逐渐由大变强。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孙 欣

TIM截图20190128134211.jpg

一汽-大众华东基地总装生产车间。

乘用车制造再升级

2018年,从签约起就备受关注的一汽-大众华东基地最终完成了量产前的各项筹备,正式投产。随着一辆辆一汽-大众乘用车从这里下线,青岛的汽车产业格局再次改写——乘用车制造由“双核”驱动转变为“三核”引领。

乘用车制造是影响一座城市汽车产业体量和层级的关键。与商用车相比,青岛乘用车制造起步较晚,是亟待补齐的一块产业短板。大力推动乘用车发展是近年来青岛汽车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方向。一汽-大众华东基地是继北汽新能源青岛基地、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基地后,青岛的第三个乘用车制造基地,将令青岛乘用车制造量质齐升。

2018年,刚投产的规划年产能30万辆的一汽-大众华东基地一期,就生产乘用车超过8万辆。未来,除产量将持续攀升外,车型也将持续升级。据目前计划,2020年这里还将投产奥迪A3车型和一款SUV车型。

青岛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版图也由此更加明确。作为青岛市发展汽车产业的专业功能区,一汽-大众华东基地所在的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将崛起成为千亿级的汽车产业集群。原本就集聚了一汽解放以及若干专用车企业的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在一汽-大众项目的带动下,吸引相关配套企业超过30家,预计2018年产值就将超过600亿元。在为全市产业带来增量的同时,这里还成为一块强力磁石,为青岛吸引更多产业相关资源。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智能网联汽车上展开合作,主攻轻量化材料研究的丁文江院士工作站、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家专利的移动式健康体检车、专用车重创空间、省内最大综合性汽贸市场等一系列项目落户……这些都将助推青岛形成更好的汽车产业生态。未来,这里将与莱西姜山正在崛起的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一道,推动青岛汽车产业再上新台阶。

新能源汽车驶入2.0时代

过去几年,提起青岛新能源汽车制造,人们很自然就会将目光投向莱西姜山——北汽新能源青岛基地的所在地。但从去年起,这开始改变。

2018年,位于西海岸新区的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基地完成生产线改造,下线了该基地的首辆新能源汽车。而位于即墨汽车产业新城的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在正式投产后,也迅速开始了纯电动车型的试生产。仅在乘用车领域,青岛就将新增两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从“一枝独秀”走向“多点开花”。

新加入的力量,将与去年又上一个新台阶的北汽新能源青岛基地一道,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青岛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2.0时代。

2018年,北汽新能源青岛基地产量再创新高,超过9万辆。而比数字上的变化更具意义的是制造能力的提升和产品的升级。一期车间经过技术改造后,生产的升级改造车型,在续航里程等关键指标上较之前车型有明显提升;新建的二期车间进行了新车型——SUV车型的导入,2019年将正式投入生产。一期、二期都全面投产的北汽新能源青岛基地,年产能将达35万辆,成为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1.0时代,北汽新能源落户青岛,青岛新能源汽车制造从无到有。2.0时代,一点变为多点,制造能力和产品层级向更高跃升,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青岛汽车产业的特色和中坚力量。这种改变对青岛来说,意义不容小觑。

2018年,国家双积分政策正式落地,加速了国内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的进程。在全年汽车产销明显下滑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销却逆势上扬。对一座城市的汽车产业发展而言,新能源汽车无疑成为了压舱石。在传统汽车上并无太多积累的青岛,如若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建立起足够的优势,则有望以此轮产业升级为契机,更好地发展壮大汽车产业。而显然,青岛已经在这条道路上加速奔跑。

青岛汽车产业“版图”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孙 欣

目前,青岛已经形成以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北汽新能源、一汽-大众为龙头,涵盖乘用车、商用车、SUV、交叉型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等全系列产品的汽车产业体系。全市汽车产业主要分布于即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西海岸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城阳特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等4个重点园区。

TIM截图20190128134230.jpg

即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

即青岛汽车产业新城,以一汽-大众、一汽-解放两大整车企业为龙头,以制造轿车、中重卡以及新能源商用车为主。2018年,新投产的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生产全新宝来约8万辆,日产能达960辆。2019年,一汽-大众华东基地还将新投产纯电动宝来车型,全年预计将生产轿车23万辆。2020年,这里还将投产奥迪A3以及一款SUV车型。一汽解放主要生产中高端中重卡以及新能源商用车,2018年总产量超过15.4万辆,再创新高。

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

以整车企业北汽新能源青岛基地为龙头,集聚了国轩电池等众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目前整车产品为北汽新能源乘用车。2018年,这里出产新能源乘用车约9万辆。2019年,随着北汽新能源二期的正式投产,这里将新增一款新能源SUV车型。到2020年,北汽新能源青岛基地年产能将达35万辆。

西海岸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

以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基地为龙头,生产乘用车、交叉型乘用车以及新能源汽车。2018年,上汽通用五菱完成生产线改造,在原有交叉型乘用车、SUV车型的基础上,新增一款新能源车型,全年实现总产量约68万辆。2019年,这里还将继续转型升级,进一步向电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城阳特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

以青特集团为主,另有多家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青特集团目前专用车年产能约1万辆,产品包括市政环卫用车、公路运输专用车、工程专业车、特种作业车等。未来,青特还将生产新能源商用车。

另外,位于高新区的重汽青岛重工也是青岛重要的整车生产企业,以专用车制造为主,车型包括重型自卸车、搅拌车、环卫车以及特种车辆等。

今年预计将落地两到三个汽车项目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孙 欣

2018年,青岛出台《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汽车制造业被确定为要重点做高做强的9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作为去年我市增长最快的支柱产业,青岛汽车产业今年将在汽车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迎来新一批项目的落地和投产,全市汽车产业规模和层级将进一步提升,预计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大项目是带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青岛不断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招商力度。目前,我市在谈的汽车项目涵盖中高端乘用车、增程式电动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规模超过500亿元。今年,其中2-3个项目预计将签约落地青岛。

原有项目则将继续转型提质,带动产业进一步扩能升级。2019年,北汽新能源等新能源整车项目将在扩建和改造后正式投产,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接近20万辆,较去年又将增加约1倍。同时,多个新的产业配套项目也将于今年正式投产。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配套项目——电池项目就将新增两个。位于莱西的国轩电池二期和位于西海岸新区的力神电池将于上半年相继投产,将进一步提升青岛新能源汽车发展水平。

另外,青岛汽车产业布局还将继续优化,实现更好地集聚发展。根据青岛最新一轮产业集聚发展规划思路,汽车产业是重点发力的产业方向之一。依托整车大项目,青岛要引进更多关键零部件企业,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配套,在即墨、莱西等地打造特色各异的汽车产业集聚区。同时,青岛还将利用政策激励等手段,引导产业集聚区向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一汽解放青岛公司去年产能达15.4万辆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记者日前从青岛汽车产业城获悉,2018年,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产能再创新高,全年累计产量达154197辆,同比增长6%,中重卡和轻卡共销售155095台,同比增长16%,全年实现年产值281亿元,营业收入达294.68亿元,同比增长10%。

自2014年10月投产以来,一汽解放产能节节攀升,从2015年年产5.4万辆、2016年8.4万辆、2017年13.3万辆,到2018年年产15.4万辆,四年实现“四连涨”。

TIM截图20190128134243.jpg

四年实现“四连涨”

作为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引进的首家整车生产企业,一汽解放拥有目前国内工艺水平最先进的工厂和设计年产5万辆的新能源卡车工厂。近年来,通过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了重中轻及新能源全系列发展格局,产品出口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长为解放卡车的重要生产基地和中国卡车行业的骨干企业。

(记者 张 华 通讯员 曹 杰)

“青岛造”一汽—大众轿车破十万辆

●新能源宝来今年上半年投产

●奥迪两个项目生产也将启动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从2018年3月2日首台下线,到2019年1月24日第10万辆下线,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用212个工作日,实现了从1到10万的积累与跨越。”记者日前从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获悉,这个数字创造了国内同行业新工厂最快的“生产爬坡记录”,这意味着一汽—大众工厂“青岛造”迈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第10万辆“青岛造”宝来下线现场。

2018年,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在位于即墨区的青岛汽车产业城亮点频现。6月29日,集七大蜕变于一身的全新一代宝来焕新上市,基于MQB平台打造的全新一代宝来拥有同级更高的品质、更多的高端配置、更轻量化的车身、更低的燃油消耗和更卓越的驾驶体验,实现了宝来品牌车型有史以来变化最大的一次更新换代。

青岛汽车产业新城负责人介绍,作为一个全新的生产基地,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在生产模式上的诸多创新管理,是实现高效、有序生产、加产的一大保障。

据了解,2019年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计划生产23万辆,在宝来MQB有序批量生产的同时,上半年电动款宝来BEV也将投产,奥迪两个项目的生产也将启动。

“可以清晰地看到,今年及未来几年,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将陆续为大家提供多款新产品,既有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也包含了大众与奥迪两款品牌。”青岛汽车产业新城负责人说,2019年是一汽—大众“聚力”之年,“青岛造”产品是一汽—大众2025战略的重要一环。

“在整体低迷且变幻莫测的汽车市场环境下,期待‘青岛造’能够为大家带去更多优质产品,当然也期待一汽—大众第三品牌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负责人说。

.....
0评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