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如火如荼的智能汽车技术,或将我们“娱乐化”

收藏
2019-05-08阅读:113 编辑:竹清风

2018年,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是非凡且难忘的一年。汽车行业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代表的新技术变革浪潮,方兴未艾。从尼古拉斯·古诺发明第一辆蒸汽汽车起,人类探索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汽车行业发展前途无量。

但我们在满心欢喜期待智能汽车进化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娱乐至死”的警钟在向我们敲响。

尼尔·波兹曼在他的著作《娱乐至死》中曾经提过:“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居安思危,在现今汽车行业的发展中是很有必要的。

在小编看来,我们在为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汽车行业欢欣鼓舞的同时,也要警惕以下三个隐患:

隐患一:无人驾驶技术难以避免意外突发情况

无人驾驶技术是未来汽车核心技术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德、英等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该领域。国防科技大学在1992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的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2005年实现城市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制。

QQ截图20190508221608.jpg

第一辆城市无人驾驶汽车

无人驾驶技术依靠它的安全防抱死系统、牵制和稳定控制系统、自动泊车功能等,在汽车行业大展身手。特别是近几年,百度、清华等都已经启动了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多个品牌企业也已经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于实际汽车研制中。

QQ截图20190508221706.jpg

这项智能技术的应用,解放了司机的双手,避免司机长时间疲劳驾驶,小编也难免不为之拍手叫好。

但无人驾驶技术在便利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有不可避免的隐患存在。据报道, 2018年3月,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发生交通事故并造成一名女性行人死亡。这可能是首起自动驾驶汽车致行人死亡的交通事故,而发生过类似意外的还有Uber、Tesla和加州其他几家公司。

由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无论如何先进,最终都是机器做出决策。在面临各种复杂的意外情况时,它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它已经输入的所有可能性中寻找应对之策。

这种处理方式,类似于法律系统中的“判例法”——以前出过类似的案件,那么,下一个相似的案件,也以以前判决过的为标准。但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永远没有定式,更多的是无法寻找“判例”的例子。因而,智能驾驶的安全性是车企在汽车制造中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由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无论如何先进,最终都是机器做出决策。在面临各种复杂的意外情况时,它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它已经输入的所有可能性中寻找应对之策。

隐患二:多屏互联难以避免泄露个人隐私

多屏互动是智能3.0时代我们提到最多的词,多项虚拟技术的应用,让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与外界建立联系。比如,我们能够根据当时当地的天气判断是否需要增添衣物;我们能够了解当前路况信息,选择智能出行;我们能够知道附近的美食、美景,玩到尽兴;我们可以随时掌握当天需要处理的事务,做到及时处理。多屏虚拟技术的应用让我们的生活数字化、智能化,很想国际化的说一句:“Thanks for technology. ”

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智能汽车需要连接才能实现与外界信息的交互,才能实现大数据分析和形形色色的车载功能。但连接过程中向私人信息伸出的黑手让我们防不胜防。

有一个笑话说得好,手机和电脑死机,我们可以一键重启,发一句“Oh,my god”的牢骚,可是我们的汽车“死机”,车主可能直接就“Go to see god!”,连重来一次的机会都没有。除此之外,美国先前就有因为汽车智能系统被黑客入侵造成信息泄露,导致汽车召回的先例。智能技术在将汽车娱乐化的同时,也侵占了私人空间,我们的隐私被窥探无余。

因而如何在智能汽车应用的同时保护信息安全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隐患三:过分哗众取宠偏离汽车实用初心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成熟发展,车主对于汽车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各车企受市场经济竞争趋势影响,过度迎合受众需求,追求外观的奇异、酷炫。比如各车企争相比谁的液晶屏数量更多,面积更大,能否触摸操控,是否有Wifi功能等等。

设计上的提升使汽车更加具有审美性,本无可厚非,但过分加持一些酷炫的设计,华而不实的功能,其实质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驾驶者的注意力,进而影响到行车安全。当整个汽车行业都不遗余力的扎进将汽车变成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的第四个屏,并为之乐此不疲的研究时,是否已经忘了当初发明汽车的目的是什么?

汽车设计的根本是安全实用。我们需要的智能汽车,不是花哨酷炫而枉顾安全的玩具;真正实用的功能,是类似于带自动刹车的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辅助、车身稳定系统、碰撞预警系统等等。

上海一汽车研发中心曾召开研发人员会议,研究当时市面上流行的十几种汽车新技术,得出的最终结论是,这些新技术使用时间越长,越让使用者感到窝火,进而会弃之不用,比如自动泊车、夜视系统、车载互联等功能。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花大成本研究这些技术有何用?与其浪费精力成本研发一些并不实用的智能汽车,倒不如从用户实用角度出发合理利用智能技术。

在2018年“一诺杯”颁奖盛典上SWM斯威汽车品牌运营官余波曾为我们道出了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汽车的自动驾驶是智能化的终极目标之一,而我们现在所有的车企,不管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把它作为努力的方向之一”。我们不否认智能化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必然趋势,但我们需要的是在对汽车进行升级加工的过程中存有理性思考,防止泛娱乐化的时代迷失在技术汪洋中,毕竟我们发明智能汽车是想让它更好便利我们的生活,而不是主导我们,不是吗?

.....
0评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