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5G技术,重构车与世界的关系

收藏
2019-06-29阅读:41 编辑:竹清风

QQ截图20190629121403.jpg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你的出行模式也将发生巨大变革。

5G与4G相比只是速度更快?首先,这确实是事实,比4G快825倍的速度,确实是快了“一点”。但更重要的是,这“一点”将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正如潘石屹对丁磊的回应一样,生活在4G时代的人,是无法想象5G世界的。

800M/s的传输速度和极低的延迟,高速的5G网络让科学家们有了足够的能力,去研发出崭新的生活方式。在此次的MWC19上海展上,我看到了从智能水表,到智能路灯、从8K超高清视频传输,到智能化仓储物流体系,无一不涵盖在5G网络之下。同样,在此技术加持下,人们的驾驶、出行方式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车联万物,道路状况尽在掌握

C-V2X(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是5G时代汽车出行最重要的研发方向之一。目前我们熟悉的自动驾驶技术与模式,大多依然是通过各种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甚至激光雷达与外界交互,探测各种方向的异物,然后根据各方信息汇总进行数据融合,再协助驾驶者进行操作判断。

但这些技术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车辆无法感知视觉死角可能潜在的危险;在雨、雪、雾、强光等环境影响下,摄像头也无法准确感知一定距离外的信息;当自动驾驶在高速路上以130km/h行驶时,摄像机或雷达融合无法安全地检测到前方超过120米距离外的停车,而这将触发超过5m/s的紧急制动。这些局限使行车安全系数无法提高,也因此而制约了自动驾驶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QQ截图20190629121415.jpg

而基于5G高速移动网络技术下的C-V2X,可被视为一种无线传感器系统的解决方案。它允许车辆通过通信信道彼此共享信息,可检测隐藏的威胁,并扩大自动驾驶感知范围,能预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效率和舒适性。但显然,道路之上车与车的互联,并不能将“Everything”的概念完整呈现,车路协同正是因应此需要而产生的。

车路协同,让车与道路交互

在5G技术的加持下,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将不再局限于车与车之间的信息交互,而是扩展到人和车、车和车、车和路之间的配合。通过遍布于路灯、大桥栏杆以及路面沥青中的传感器,“道路”能够实时反馈给车主“路况信息”,而“车”也告诉“路”经历了什么,实现人、车、路的信息交互。

比如,拥有信息传输能力的道路,可实时告知车辆前方路面的温度、摩擦系数、大桥上的风力情况等一系列对行车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拥堵状况,以便于车辆分析,并帮助驾驶者做出最优的驾驶选择。

同时,路面可担负的职责并不止于信息交互,在智能道路上尝试铺设光伏设备与无线充电设备,能够在行驶过程中为电动车进行充电,在极大程度上降低电动车的里程焦虑。

值得一提的是,车路协同并非停留在构想阶段,包括百度的Apollo、华为、BAT,以及大陆集团等国内外著名的科技、信息,以及技术公司,都已经进入这一领域,相信在未来,这一基于5G网络实现信息交互的技术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当车辆与行驶所需的所有元素都能实施交互后,自动驾驶时代也就自然到来了,如没有到达异地的迫切愿望,我们甚至都不需要坐入驾驶舱中。

远程驾驶 & 虚拟座舱

其实,远程驾驶技术在近几年间已经逐步开始试验,但真正能够投入应用,并保证安全驾驶需求的,必定是在传输速率更高、网络延迟更低的5G时代。

在4G时代,高速公路上车速120km/h的汽车,从发现险情到自动作出响应,受网络延时影响的这段时间内,汽车已通过了7米左右的距离;而通过5G技术,车辆的响应延时将降低到毫秒级,响应距离将可以缩短到10厘米以内,大大提高了安全性系数。

想要远程实现驾驶,驾驶者只需通过一套类似于模拟器的设备,就可在封闭的虚拟座舱中,驾驶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外的汽车,完成各种任务。在无需运送人到异地的场景中,远程驾驶技术能够大量应用于物流领域、操控车辆去恶劣环境或驾驶者不易到达的场景中,甚至是自己不方便开车时,让家人或朋友,远程操作轻松把你送回车库。

沉浸式车载娱乐体验

当汽车能够实现信息的交互,远程驾驶,甚至自动驾驶后,车内的人该干什么?基于高速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沉浸式娱乐体验项目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在此次的MWC19上,更多与会者提及的是AR、VR与人的交互。这一点其实同样在前不久刚结束的CES Asia展上得到了印证。奥迪品牌推出了一项AR的体验项目。

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后排乘客可以通过AR眼镜的沉浸式体验,或畅游海底世界,或加入太空战争。虚拟与现实开始在这个时间节点开始交互,再难分清。

显然,这些是5G网络在单纯的传输速率提高背后,所真正能为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所作出的贡献。同时,我也相信这些只是5G技术现实应用的萌芽,在未来,我们将看到更丰富的实际应用体验。而你所要做的可能与我一样,需要开始着手重新构建对未来出行方式的认知了。

.....
0评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