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国轿车风云第二十八期

收藏
2015-09-06阅读:7 编辑:wuxiaoxu

徐秉金,祖籍河北昌黎,1939年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2001年徐秉金担任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并兼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名誉会长。

会长.jpg

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机械工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工作,历任国家计委外事局副局长、国家经委机电局副局长、国家计委工业综合二司副司长、国务院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主任,外经贸部机电产品进出口司司长、部长助理。1991年5月,徐秉金调任国家机电产品进口审查办公室主任。

长期代表国家工业系统参加中美市场准入谈判、GATT(关贸总协定)和WTO(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曾担任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以及GATT和WTO的主要谈判代表。为中国WTO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名誉会长。

造车热,中央与地方的“博弈”

进口与走私渠道相继被卡,国内需求热又持续升温,为巨额利润所推动,很多人又打起了自己生产轿车的主意。

轿车是一个怪物,在需要者的眼里,它是身份的象征;在投资者眼里,它是获取利润的“印钞机”;在制造者眼里,它是移动的“技术堡垒”;但在有些人眼里,它不过是四个轮子上加上一对沙发,简单。既然如此,为何不自己动手?

1985年开始执行的国民经济“七五计划”将汽车工业列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为了加快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安排劳动力就业,一些地方和部门不顾中央三令五申和自身能力,一哄而起,纷纷将轿车发展列为本地的“支柱产业”,自行与外商谈判合资或引进技术或自行进口散件组装,到处都在圈地建开发区、汽车厂,全国汽车制造厂如同发酵的面团迅速膨胀,数量达到百余家,除了西藏外每各省市自治区都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厂,有的省每个地市甚至包括县都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厂。仅按数量而言,中国汽车制造厂位居世界第一。除开一汽二汽上汽重汽等国家投入巨资建设的汽车厂外,其余百余家汽车制造厂产量多的年产上千辆,少的几十辆,十几辆甚至几辆,这些所谓的汽车制造厂,既无技术又无资金,几个人弄来点零件敲敲打打,拼拼凑凑就自称是造汽车。中国汽车工业出现汽车制造厂数量最多,汽车产量世界最少的“世纪笑话”。汽车工业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和国家外汇收支平衡受到严重影响。

面对各地追逐轿车项目“热情”高涨,国务院曾于1985年10月15日下发《关于加强汽车进口管理的通知》,一个多月后,又批转下发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机械工业部、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关于加强宏观管理促进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报告》,但在各地方诸侯的眼里,“通知”“报告”讲的是大道理,中看不中吃,轿车项目给地方带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又好看又好吃。在地方利益的推动下,一些地区和部门不听中央的招呼,仍旧我行我素。眼看各地造汽车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1987年10月31日,国务院再次发出国发[1987]97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轿车进口的通知》,通知规定:

1、除执行政府间已签订的长期贸易协定和国家批准的技术贸易合同外,所有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事业和企业单位一律禁止进口轿车(含吉普车、30座以下的旅行车和工具车,下同)及其散件。对于违反者,进口的车辆及散件一律没收,并追究当事人和负责人的责任。对30座以上的大客车,也要从严控制进口。

2、国家批准的长期贸易协定和技术贸易合同需要进口的轿车(包括散件),不论外汇来源,不分进口渠道和方式,继续由国家经委每年组织制定集中报批方案,控制指标,限量进口,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各地方、各部门要严格审批手续,按照现行汽车进口许可证管理制度办理……

3、除已经国务院批准的外,在全国范围内不再安排新的轿车生产点。未经批准的地区、部门和企业不得再同外商洽谈引进轿车整车设计制造技术和装配线,或者建立这类中外合资、合作企业。

……

这份文件口气严厉,措辞强硬,但很多地方政府和部门仍然将此当作“狼来了”的故事,并未严格遵守执行,而是“看到黄灯抢着走,遇到红灯绕着走”,仍然在无序安排轿车生产点,自行进口散件组装轿车,导致进口轿车散件混乱,走私猖獗,国家外汇流失严重。

据国家计委初步统计,违背中央精神,自行上马的轿车项目有:

柳州微型汽车厂1988年6月与法国雪铁龙公司签约,引进VISA车身生产线、模具和夹具,合同总金额1248万美元,拟形成1万辆微型轿车生产能力。

重庆长安兵工厂拟以技贸结合方式引进日本铃木汽车公司ALTO微型轿车,计划投资人民币7亿元,形成10万辆生产能力,已与日方签订意向性协议。

贵州011基地拟购买日本富士重工“康贝”微型轿车模具和设备,计划投资3.9亿元人民币,形成3万辆生产能力,已与日方签订意向性协议。

江西景德镇372厂拟引进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卡鲁塔斯”轿车的二手模具和设备生产微型轿车,已开始与日方接触。

哈尔滨拟引进波兰126P微型轿车二手模具和设备,已与波兰接触。

山东省拟与韩国合作,在烟台生产微型轿车。

未经国家计委批准,已经开始自行研制微型轿车的有:

陕西843厂开始研制排量0.65升SX720型微型轿车,产品已通过兵器工业部鉴定,列入中汽联产品目录。

湘潭282厂开始研制排量0.497升HN710型微型轿车,产品已通过兵器工业部鉴定,列入中汽联产品目录。

重庆383厂开始研制排量0.65升HN710型微型轿车,已试制出产品。

柳州机械厂利用自产的微型发动机,试制了排量0.65升的微型轿车,产品已通过地方鉴定。

福建省拟与台湾、意大利合资建设30万辆轿车厂。

此外还有很多省都眼睁睁地盯着这些项目,看看中央如何处理,如果中央放过这些项目,那就意味着给他们开了绿灯。一位资深汽车业内人士称当时各地争上轿车的形势是:“三条大狗、三只小狗,一群野狗都在争抢中央手里的肉。”

国家计委一位领导忧心忡忡地说:“置中央的三令五申于不顾,置国家大局于脑后,为了地方和部门利益,轿车大战的趋势已现端倪。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将重蹈家电业发展的覆辙。”

广西中北部有一条秀美的江水被称为柳江,柳江两岸物阜人丰。早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这里就开始建设城池,取名潭中。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称柳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此设龙城郡,故柳州又名龙城。虽然历史文化悠久,但和全国各中等城市一样,柳州的工业水平也仅限于一点敲敲打打的手工业,有几十台机床的柳州汽车修理厂就算是当地的骨干企业了。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柳州人也希望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早在1969年,就靠手工拼装出“柳江”牌汽车。虽然“柳江”牌汽车并没有给当地带来工业腾飞,但却给了他们一种信心,只要努力,就可以达成目的。

在全国各地纷纷挤着上轿车项目的时候,柳州也不甘人后,柳州以微型汽车厂为基础,与法国雪铁龙公司谈判,投资2亿元,引进雪铁龙公司淘汰的排量1升的VISA车全套软件技术,购置全套车身模具和部分工装设备,建设规模为年产5万辆的轿车厂,同时柳州机械厂也在组织生产夏利小轿车,生产规模为年产5000辆。

VISA车是法国雪铁龙公司已经淘汰的产品,该公司在与一汽、二汽洽谈合作项目的时候,打算将这一款车型的全套模具与工装设备作为“添头”,无偿送给中方。1988年上半年,柳州组团访问雪铁龙公司,表达了引进该车型的意图。法方表示,中国政府对于与外方合作发展轿车项目有相关文件控制,法方受此政策制约。柳州方向法方表示,柳州微型车厂已经同香港公司合资,合资公司可以不受国内主管部门的约束,要求雪铁龙公司有偿转让VISA车的技术和模具以及工装设备。原本打算无偿送出的东西现在有人上门求购,雪铁龙公司何乐而不为?于是双方未经中国主管部门审批便签署了引进VISA车型全套软件技术、全套车身模具和焊装夹具、1000辆份散装件的合同,总价值2000万美元。法国雪铁龙公司“一个姑娘许两家”,原本送人的东西换回2000万花花绿绿的美元,自然乐不可支。柳州方面签署合同后,立即组织人员赴法国拆除VISA车的工装设备,有的已经装船起运,一锅生米即将做成熟饭。

柳州违反国家规定,擅自与国外签订协议引进轿车生产技术与设备的事情引起邹家华的高度关注。国家三令五申,但还是有人顶风作案,此风不刹,何以正人。邹家华指示,国家计委、中汽联组织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认真调查。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机电项目总工程师汪文江与王传太执笔的调查报告称,对柳州的做法:

应该有个明确的态度,绝不能听之任之。为了不致造成浪费和维护国务院的决定,我们建议:(一)对广西柳州市的这一做法,应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处理,否则国务院和决策部门的有关指令将失去其严肃性。(二)根据“治理整顿”的精神,对广西柳州微型汽车厂和柳州机械厂两个项目,从实际出发,由国家计委委托中汽联牵头,提出实事求是的处理意见,及时予以处置。(三)鉴于VISA车是雪铁龙公司已生产多年即将淘汰的产品,与该公司现生产的AX、BX系列和即推出的N2系列车(二汽与雪铁龙合资生产的车型)在发动机、变速箱等一些部件上有通用性,而且广西柳州已经花了外汇引进了VISA车的技术和旧工装模具,今后广西柳州要自行发展轿车工业又不容易,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可促使广西柳州微型汽车厂并入二汽集团,其轿车产品的生产由二汽统筹安排。

邹家华雷厉风行,立即批示:

先请计委通知广西,立即停止轿车生产的组织。

由于邹家华的果断处置,国家计委釜底抽薪,刹住了柳汽发展轿车的企图,柳汽也由此进入东风汽车集团联营公司,开始一心一意发展微型面包车,到了20世纪90年代,柳州微型车已经遍布全国城乡。


(作者:翎羽)

.....
0评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