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万万没想到,100年前的日本汽车产业也是靠Copy起家

收藏
2017-11-11阅读:44 编辑:zhuqingfeng

日本车也像国产车一样辣鸡过。解决辣鸡的最好方式:

先解决起步问题,靠抄袭;

再解决跑的问题,靠风口和研发。

石油危机给了日本能够起飞的契机,逼得通用搞起了土星。

设计上最终也把抄袭的外衣脱掉,走上欧美less is more的套路。

【品牌故事】万万没想到,100年前的日本汽车产业也是靠Copy起家(上)

BUT,今天要说的是曾经辣鸡的日本汽车工业。

1.日本汽车工业曾经有多辣鸡?

虽然2000年日本汽车产量已经远超1200万;一辆车的平均生产时间比美国短了近十个小时。

但是,日本从起步就是欧洲的小弟,晚了小几十年。

上世纪60年代,美国670万辆的年产量分分钟碾压年产量仅有16万的日本。

别说跟美国比,甚至连澳大利亚也比不了。

【品牌故事】万万没想到,100年前的日本汽车产业也是靠Copy起家(上)

2.为啥日本汽车工业起步那么晚?

答案很简单,在此之前日本不需要也没条件实现现代运输。

日本是群岛,适宜耕种的土地少,海洋资源丰富。因此,相较于陆上运输业,海运更契合需求。

日本各种资源贫乏。钢铁是发展现代运输业的必需品,可却依赖进口。

1885年日本开始尝试引入有轨电车,但是从轨道到车头到车身全部都是英国进口的。

日本早期的道路狭窄,只适合供人行与骑马。

1910年,全日本的汽车加起来只有100辆左右,几乎全部来自英国。

1915年,三菱从菲亚特那获得了生产许可,但受限于车床、五金、橡胶、玻璃等技术的不成熟。

花了4年也只生产出30辆,而且这30辆车也没有任何市场。

也就是当时的汽车在日本根本没有市场。

【品牌故事】万万没想到,100年前的日本汽车产业也是靠Copy起家(上)

3.关东地震竟然能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如果没有关东地震,日本汽车产业将不会萌芽。

这个说法的确太绝对,但显示了关东地震对日本汽车工业的影响程度。

关东地震后,东京大部分地区的铁路和有轨电车的轨道都坏了,公共交通大面积瘫痪。

政府无奈,只能从美国进口了1000个福特底盘,用来生产公交车以及救护车等应急车辆。

【品牌故事】万万没想到,100年前的日本汽车产业也是靠Copy起家(上)

(克莱勒斯在日本生产的1933PLymouth)

之后,福特在横滨设立了两个工厂,在日本组装model-T。日本人自此见识到了汽车的速度和灵活性。

很快,通用和克莱斯勒也被允许在日本建立工厂,雪佛兰和道奇也开始在日本街头出现。

虽然,此时日本也开始探索汽车工业,但是日本汽车市场仍然被美国人支配了很长一段时间。

【品牌故事】万万没想到,100年前的日本汽车产业也是靠Copy起家(上)

(克莱勒斯与日本本土合作的汽车)

4.不是本田,不是丰田,第一个吃螃蟹的竟是他

1912年,桥本增治郎结束了美国留学生涯,返回日本,成立了快进汽车厂(Kwaishin Sha)

这是现在的日产Nissan的前身。

桥本增治郎从考文垂进口了Swift汽车,他在1914年以Swift汽车为模板,设计了一款本土车型,将其命名为DAT。

【品牌故事】万万没想到,100年前的日本汽车产业也是靠Copy起家(上)

(1920年的DAT)

这个名字是三位投资人姓名的首字母。

DAT从诞生起一直在不停地改进,它从双缸改为了四缸,最大的改动发生在1920年。

因为公司财政危机,桥本增治郎将DAT改头换面,变成了一辆轻型卡车,试图通过军方合作让公司走出窘境。

但这个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因为军队的订单小到无法投入生产,而平民对这种车型的需求为零。

【品牌故事】万万没想到,100年前的日本汽车产业也是靠Copy起家(上)

(DAT改造后的轻型卡车)

5.DAT后来怎样了?

DAT苟延残喘数年,仍然没有起色,1926年,它被一家名为Jitsuyo的机动车公司收购。

Jitsuyo公司的创始人William Gorham在一战期间为美国设计飞机引擎,战后飞机引擎成行业因需求减少迅速凋零,他失业了。

于是,他来到日本谋求机会。

后来,他帮助一位残疾朋友设计了一辆助动的轮椅,因此受此启发,走上了汽车设计的道路,Lila是他的代表作品。

【品牌故事】万万没想到,100年前的日本汽车产业也是靠Copy起家(上)

(Gorham设计的Lila)

【品牌故事】万万没想到,100年前的日本汽车产业也是靠Copy起家(上)

(Gorham卡车传单)

Gorham接手DAT后,不仅为它找到了新的赞助,还推出了一款新的车型,命名为Datson,是“DAT之子”的意思。

1932年Datson被修改为Datsun,因为“son”在日语中有“损”的含义。

但是1932年的Datsun汽车,虽然名气不小,却不是什么好名声。


.....
0评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