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车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怎样才算合理的买车

收藏
2017-05-20阅读:94 编辑:zhuqingfeng

最近兵哥在阅读一本关于产品定价的书,叫做《价格游戏》;书本的内容更多是针对价格制定者而言的,对于我们今天的内容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其实消费者才是对价格最敏感的人群。仅4S店门上的一条“只需5万,五星安全轿车开回家”的横幅就能把路过店门的消费者吸引入店,而消费者却不知这5万代表的是起步价格还是首付价格。

 

 

此类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超市的“十元均一”,街口的两元店,无不是打着价格的旗号来吸引消费者。而今天兵哥就想借着《价格游戏》的阅读感受,跟团友们聊一聊汽车定价与购车选择之间的关系。

 

 

花什么钱买什么车

通常来说,都是什么定位的产品享有什么定位的价格,这是从消费者角度看到的定位与价格;而对于厂家来说,每一款车型在规划状态时,就已经明确了产品的定位、目标客户,对产品使用的形态也有了大概的描述。在产品从规划到上市的过程中,厂家对于目标客户群体的描述会越来越明确,最终,厂家需要拍板的就是给产品定一个什么样的价格,以及把产品卖给什么样的人。

 

 

例如大众的MQB平台,可以生产出高尔夫、迈腾、途观等大众化车型,也可以有奥迪A3、斯柯达速派和奥迪Q3。如果五菱宏观当初把价格定在20万,相信厂家也能推出一款在选材、设计、用料等方面对应该价格定位的MPV,只是这样做对于品牌与企业而言有没有意义呢?倒推过来,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其实就是购车预算决定车辆定位(品牌、级别、车型),花什么样的钱买什么样的车。

 

 

销量高的车型更划算

买车时许多人都奉行“畅销车型的质量会更好”的准则,认为买的人多,说明车辆得到了市场充分的检验,质量有保障;然而兵哥认为销量与质量中间的等号是不牢固的,因为还很多因素决定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比如车辆的外观、配置、价格等方面,而这些与质量并没有太直接关联,例如某泰的销量。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销量与成本是成反比的;即越畅销的车,性价比可能越高。厂家在车辆的成本中,最关注的当属边际成本,即额外生产一辆车所产生的物料、人员、时间等成本。我们可以理解生产第一辆车时的成本是巨大的,当生产第101辆车时成本就会低一些,而生产到第10001辆时,成本就会再低一些,这就是所谓规模经济的效益。这也是为什么在混动车型中,只有丰田可以把雷凌和卡罗拉的价格压得那么低的原因之一;此外畅销车型的库存周期更短,产生的额外费用也更低。但需要再次提及的是,兵哥说的是销量高,车辆的成本会更低,进而性价比会更高,至于品质方面还是需要看每个品牌的品控标准。

 

 

分清入门版与乞丐版

 

 

入门版、乞丐版,都是在价格的基础上,对同一款车的不同配置车型进行的划分。目的是通过拉低车辆的最低售价,进而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但兵哥认为,入门版和乞丐版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意思,尤其在当下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期。一些厂家为了拉低某款车型的最低价格,会推出配置相对低的车型,如果简配的内容涉及到安全配置,如车身稳定控制、基本的安全气囊等配置,那就应当将其归为乞丐版;如果只是针对舒适性配置进行简配,这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入门版车型。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车的低配版会畅销,而有些车的低配就仅是虚有摆设,甚至厂家都不愿意排产的原因。因此,团友们在选择车型时,不能单以宣传海报、或者低配车型的售价作为参考,而应该结合车辆的实际配置来综合考虑。现实中不少店家宣传的套路就是喜欢“标低配的钱,宣传高配的车”。

 

 

每一款车型的定价,都是厂家经过对目标客户群体的充分分析后才制定的。反过来,消费者拿有限的预算买车,首先要找到的便是适合自己定位的目标车型;这里的定位包含自身的预算、购车需求等方面。

 

如果依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购车进行层次理论分析,那买车首先要满足的应该是基本出行的需求(出行的便利),接着是对安全的需求(汽车的安全性)、用车需求(商务、货用、家庭、旅行等),以及社交需求和精神需求。而正踌躇着买车的团友,你们是否提前明确了自己的购车需求,以及目标车型的定位呢?

.....
0评 我来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