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话题,讲的是大学毕业后要不要马上就买车。其实在大饼看来,高校毕业生只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群体,“该不该买车”这个话题,其实可以铺展开来,对于所有的消费者都适用,所以今天我们不妨来谈一谈要不要买车这个话题。

首先抛出大饼的观点:该不该买车,关键得看有没有需求。
当然还有一个大的限定,那就是我们只探讨普通消费者,而对于不差钱的“二代”们,其实该不该买车的理由更简单,不是有没有需求,而是喜不喜欢了,因为已经不需要为价格而纠结了。而对于普通消费者,很显然,价格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所以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不能任性的仅凭喜好去买。
在正式分析之前,对于几乎所有的情况,同样的行程,自驾出行的成本是要比公共交通高的,当然不绝对,但几乎所有情况都是这样。比如大饼这里到最近的地铁站,大概在35km,城际中巴票价10元,自驾出行的话,油费在18元左右,虽然没有过路费,但有车子的购置成本以及保险等费用。
那么我们就产生了第一个买车需求——能不能接受糟糕的公共交通。
如果有地铁还好,基本可以保证准时准点,但如果只有公交车通勤,甚至公交车还不直达,还要倒腾公交车的话,那还真是挺悲催的。说实话,我们现在的公共交通其实还是挺糟糕的,拥挤不说,舒适度还很差,耽误时间则是最关键的一点。很有体会的一点,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大饼参加完车展去了趟苏州再回的家,期间倒腾了一次地铁,再换高铁,再坐无锡的地铁,再倒腾一班城际中巴,从11点一直折腾到2点半才到家,而平时开车的话,这段路快的话1个半小时,稍微拥堵一下的话也不超过2个小时。

你说公共交通慢,那倒也不是,高铁总快得很吧,其实公共交通最大的尴尬在于,等的时间太多。如果时间对于你的工作很重要,亦或是无法接受现阶段的公共交通现状的话,那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买车理由。
第二个理由,公共交通覆盖度怎么样
其实这一点也可以算作是第一点的补充,我们现在的公共交通是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再怎么完善还是只能优先满足核心城区,你、比如大饼之前去了趟苏州的园博园公园,按地址呢是在苏州市吴中区,听着像是离市区不远,但其实就是在吴中区的临湖镇,周边还有不少的稻田,要不是为了园博园开通了专门的公交班线,那其实附近的居民依靠公共交通出行还挺不容易的。但你还别说,临湖镇的房价都已经破万了。

所以说如果你不住在城市的核心区,公共交通覆盖很稀疏,甚至不覆盖,好比大饼住的地方,公交车有没有呢?有,但到了傍晚5点半之后就没有了。对于类似这样的情况,那么你就很需要一辆车,毕竟现在不是背朝黄土面朝天的时代了,谁还不得有个夜生活不是,那么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没个车,那生活就太单调了。还有一点就是医疗的问题,有个头疼脑热、急性肠胃炎什么的,没个车去医院都很困难,当然救护车可以叫,但等着救护车从城区赶过来,还不如自己开车去市区来的快。
还有一点,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公共交通稀疏的地区,往往交通通畅,原因就是人流不大,所以公共交通稀疏,自然交通通畅,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买个车,开着也挺舒心的。
第三个理由,提高生活品质。
比如家里有孕妇要去产检,家里有了孩子等情况,需要提供生活品质。孕妇去挤公交、地铁,除了舒适度的问题外,还有很大的风险。孩子也是,大雨、大雪的天气,对于上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有一辆车也算一个必需品。

大饼之前讲过买什么车的话题,对于买什么车关键要量力而行,从务实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面子的角度出发,而对于买不买车,那就得从需求的角度出发,真要是有需求了,那就买,没什么好犹豫的,但如果没有需求的话,买了便是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