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最近几年常被提及的一个时髦词汇,说的是中国汽车产业想要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对国外汽车产业的快速超越,完成一场救赎。但是我想,只要是关注过自主新能源造车的人,对能否实现弯道超车,恐怕都存在疑问。
 

弯道超车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术语,意思是利用弯道超越对方。
全球新旧动能转换其实就如同F1赛场上的一个弯道,各国汽车企业如同在赛场上飞驰的一辆辆赛车,在遇到弯道时稍有不当就可能滑出跑道而退出比赛,因此大家都会习惯性地踩刹车。但风险总是和机遇相生相伴,对企业而言,高水平的“赛手”总是善于在弯道实现超车,领跑对手。其中的关键就是要看清路况、稳打方向盘、加踩油门。
“弯道超车”应正视基础短板
我们一直想通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实现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弯道超车”,毕竟相对于传统内燃机车型,纯电动车不会涉及发动机与变速箱这两项技术,要知道一辆普通汽车上技术壁垒最高的就是发动机与变速箱了。不过,也不要以为发展纯电动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电池决定了车辆的续航能力,电池越大,续航越高,车也就越好。事实上,一辆纯电动车能上路行驶,需要电机、电池以及电控组成的三电系统协同工作,电机与电控能否有着最佳的表现也会直接影响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那么,国内自主新能源造车者的三电系统水平如何?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道:“我国与主要世界强国处于同一水平,甚至于局部还领先。比如像在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核心领域,中国的零部件企业都很强。即使像芯片领域,像IGBT,比亚迪已经在IGBT芯片有13年的研发和产业化的经验,而且比亚迪整车的配套基本达到90%,这也算全球领先的水平。”
但,国内自主新能源造车技术能与比亚迪比肩者恐怕寥寥无几!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产业发展报告(2019)》一书也明确指出,IGBT器件的设计、制造及技术标准基本掌握在英飞凌、富士、三菱、I&R等国外少数几家功率电子器件生产企业手中,IGBT模块依赖进口。
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领域资深人士看来,材料和基础制造业薄弱、部分核心零部件和基础制造装备严重依赖进口,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问题。换句话说,离开进口、单靠国产,无法支撑起今日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2018年,中国狭义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是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但庞大的产业链条之下,不少零部件企业仍处于随时可能被国外企业“卡住脖子”的隐忧当中。
差距虽然直接反映在三电系统、整车这样的应用端,根源却在新能源汽车、甚至传统燃油车产业链绕不开的基础工业材料和基础制造工艺领域。如果基础学科研究不扎实、基础制造业做不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就难以改变大而不强的局面。
国产车如果再不奋起直追,而继续投机取巧(甚至骗保),利用政策漏洞,那么将连近十几二十年的一些积累,也将会消磨殆尽,更别提新能源变革后的行业格局了。弯道需减速,超车需谨慎。
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前进
曾经看到一位企业家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捷径是最大的弯路”,我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弯道超车”最深刻的警示。或许,“摸着石头过河”,先完成一场自救,才能赢到最后。
 

窃以为,自主新能源造车要摸索的“石头”主要有这几个:
基础技术
近期,中美贸易战打的如火如荼,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或市场利润不佳的技术,或许能通过收购得到。但高技术、高利润的垄断型零部件,比如功能型芯片、精密加工和测试仪器,收购之路不可能走通。
怎么办?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国家层面应定向扶持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项目,尤其是基础研究,而非像过去那样直接补贴终端产品。对有相关技术研发的企业,可以给予减税和补贴支持,允许企业试错、鼓励企业进行事关制造业基础和创新技术,但短期难以盈利的项目。
技术进步是递进的,一环扣一环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对于自主汽车厂商来说,三电系统都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构建技术壁垒,这样才能有更好的销量。
营销服务
随着2019年上半年的结束,新能源汽车真正进入了后补贴时代。补贴退坡后国内新能源汽车不仅面临与传统燃油车竞争,还会与国外新能源汽车品牌存在竞争。新能源汽车厂商竞争的核心就是产品技术和服务的竞争。
而
在服务方面,国内自主造车企业尤其是新势力造车企业还“略欠火候”。以小鹏汽车新车定价事件为例,小鹏的营销经验明显不足,在产品迭代、改款方面要做好过渡、衔接、宣传等工作。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纯电动车可以选择。对于车企来说,“服务做得好,销售没烦恼。”
合作模式
大家也都知道,在一场F1比赛中绝不是只依靠一个赛车手,而是依靠一个团队赛车手之间的协同合作去争夺最终的胜利。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是一个道理。
“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我们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也要满怀谦卑的开放心态。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即便当下一些企业已然达到一定高度,但大概也不能仅凭一人之力去应付全球产业变革的瞬息万变,于是便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合作、共赢。
7月19日,比亚迪和丰田联合发布的新闻稿称,为了减缓全球变暖,减少CO2排放,以进一步普及纯电动车为目标,有必要超越竞争关系的束缚,寻求共同发展。双方将结合各自在电动车和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开发实力,开发更具吸引力的纯电动车产品。从这份内容非常宽泛的协议来看,“摸着石头过河”这个充满睿智的朴素说法,依然富有意义。 
我不太相信弯道超车,更欣赏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天时,全球新旧动能转换期,国人对物美价廉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认可度越来越高;地利,中国有着庞大的市场规模,且资本市场资金充裕;人和,我国正处于经济稳步发展的阶段,人们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汽车早已成为大家的“日用品”。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在要做的是“摸着石头过河”自救,而不是“弯道超车”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