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届世界智能汽车大会在广州拉开帷幕。对于汽车产业而言,新能源只是上半场,智能化才是下半场。

世界智能汽车大会的举行无疑对智能汽车项目对接落地,对中国乃至全球智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新的助力。
智能化汽车又称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芯片演算、5G、车联网、大数据和新型感知等多种技术耦合的结晶体。
不同的技术对应着相应的产业链,如与自动驾驶息息相关的有摄像头、卫星定位、超声波雷达等智能硬件。
因多种技术存在紧密勾连,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必将呈现出产业融合与协同创新的局面。
目前来看,全球智能汽车以及由此衍生的产业演进与布局,虽然仍处于商业化前期阶段,但强大的产业关联与协同以及全新而愉悦的消费体验,已经足以让智能汽车创造出非常乐观的市场需求前景。
ADAS、智能座舱渗透率快速提升
ADAS即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是汽车由初级向高级自动驾驶进化过程中的核心系统,其主要利用安装在车上的各类传感器收集行驶数据,并结合地图数据进行系统计算,为驾驶者实现碰撞预警、盲点检测、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功能,增强驾驶安全性与舒适度,从而提升驾驶体验。当前仍处在L2级ADAS的普及期,成长空间较大。
目前,主流的ADAS包括FCW前向碰撞预警系统、LDW车道偏离警示系统、TSR交通标志识别、BSD盲点检测、LKA车道保持系统、AEB自动刹车辅助系统、ACC自适应巡航系统、APA自动泊车、TJA交通拥堵辅助等功能。根据各功能不同的智能化程度,分别属于L0~L2级。
相较于L2级及以下自动驾驶,L3级自动驾驶的目标是实现部分场景的自动驾驶,即无需驾驶员实时监控当前路况,只需在系统提示时接管车辆。
囿于传感器价格昂贵、算法尚不成熟、5G通讯设施仍未铺开、以及全球各地法律法规的限制等因素,L3级自动驾驶仍处于受限测试阶段,并未大规模落地。
驾驶舱智能化趋势明显。比如,传统的IVI中控系统主要采用实体按键和机电组合的方案,仪表盘为指针式车速、发动机转速仪外加一系列指示灯的堆叠组合。
而现在,中控显示开始向虚拟超大屏转换,可以实现如三维导航、实时路况、车辆信息显示、在线娱乐等功能;
仪表盘正在向全液晶仪表方案过渡,将显示更多主动安全信息和ADAS类信息(如预警信息、车辆电量电压、联网情况等)。
此外,目前IVI和仪表盘还有“融合”趋势,形成一体化中央显示屏幕。
HUD抬头显示技术也逐渐开始成熟,可以把时速、导航等重要的行车信息,通过AR技术投影到驾驶员前面的风挡玻璃上,实现信息和实景的融合。
最新的电子倒车镜技术将倒车镜变成一个实时后方路况显示屏,通过高清后视摄像头对车辆后方的实时路况进行拍摄,视角更全面且清晰度更高,并可提供简单的提示和警告功能。
今年以来,ADAS与智能座舱新车渗透率不断提升。ADAS方面,L1、L2的搭载率稳步攀升,分别从年初的20.1%、8.9%提升至3季度末的22.4%、12.5%,趋势良好且未来空间仍较大;
而在智能座舱领域,尽管中控多媒体和语音的渗透率均较高,但数字仪表、流媒体后视镜、HUD等功能仍处于加速渗透初期,同样的,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天眼查APP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4,600家经营范围含“自动驾驶、智能驾驶、无人驾驶”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其中,广东省自动驾驶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占比超过32%。
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以来,自动驾驶行业逆势而上,发生多起大额融资事件。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外自动驾驶企业融资总金额超过35亿美元,同比增长34.1%。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有融资信息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超过70家,融资金额高达数百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天眼查APP专业版专利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有超过1.2万件与“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相关的专利,其中于2019年新申请的专利超过3千余件。
智能化趋势推动汽车从“智能助理”到“第三生活空间”演变
随着ADAS、智能座舱渗透率的逐步提升,汽车智能化程度将显著增强,消费者对汽车的定位将从“单一交通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间”转变。
当前,随着5G与AI等技术的逐步成熟、车载芯片与操作系统性能的逐渐增强,部分汽车已基本实现“智能助理”的角色定位,帮助驾驶员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并实现简单的辅助驾驶功能,提升驾驶体验。
而在终极状态下,汽车有望成为“第三生活空间”,其主要属性将不再是“驾驶”,而是“生活”。例如,驾驶员能够在行驶中的车中入睡。
汽车“智能助理”进一步普及,为消费者带来便捷的驾驶体验。例如,当今上市的新车中,语音助手已较为普及。
而语音助手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接口,可以协助驾乘人员完成导航路线设定、控制空调、车窗、音乐点播、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实现“智能助理”角色定位。
此时,人车交互和线上线下联动会成为汽车产品技术竞争又一个“主战场”,更完善生态和更强的连接能力有望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获得更多用户的青睐。
L3是“人机共驾”的基础,将带来驾乘体验全面革新。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来说不仅仅是解放了双手,还解放了大脑。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与深化,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将进一步降低,用车安全得到保障,更丰富化和生活化的汽车使用场景成为可能。随着智能化渐进,最终将接近约束条件较小下的无人驾驶。
终极愿景,智能汽车将进化为“第三生活空间”。L5级别自动驾驶背景下,乘用车座舱将摆脱单一的驾驶场景,成为集娱乐、社交、出行、办公等为一体的综合智能空间。
未来的乘用车将由多种信息技术融合构建,通过成熟AI技术与IOT生态消除人与汽车之间的物理界限,满足个体极为丰富且个性化的生活需求。
智能汽车是多方共建的生态体系,以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为基础,包括车辆主体、驾驶系统和服务体系,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智能汽车具有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特点,智能汽车由单纯交通运输工具逐步向智能移动空间转变,最终实现以车为中心的交通工具向以人为中心的移动空间突破,构建汽车与交通服务的新业态。
汽车行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汽车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随着AI、5G、云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传统汽车变成了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在拥抱软件的同时,更需要培养专业的人才,加强不同专业学科人才的文化融合,共同完成汽车从“硬”到“软”的转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