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保护主义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危害不言而喻,使得市场被割裂,优质企业和优质产品难以在竞争中取胜,难以取得规模效应,难以良币驱逐劣币。那么,该如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笔者在与多位业内人士沟通后认为,应该从三方面着手。

首先,在暂时不能取消地方补贴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取消地方目录。有观点认为地方补贴是导致地方保护现象出现的根源,取消补贴便可解决问题,但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不成熟,地方补贴暂时无法完全退坡,因此取消地方补贴的做法,目前不可取。可以考虑取消地方目录,国家已经有统一目录,设置地方目录就为地方政府保护本地企业提供便利。
其次,地方补贴应和国家补贴明确分工。当前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都是在车辆购置环节补贴资金,而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参差不齐,地方补贴不妨将购置环节的补贴转移到使用环节上。同时出台更多的非货币性支持政策,例如在路权、充电服务环节等方面给予优待,这样不仅缓解了地方政府在财政上的压力,同时也可以防止“骗补”行为的产生。
最后,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应该遵循先立规定、再执行的流程。所制定的政策应该受到中央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不能随意改动或留下可以解释的“弹性空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