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外经贸部部长助理、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徐秉金先生
今天在座的有很多老朋友,冒着酷暑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实属不易。
中国的自主汽车展到现在已经搞了第六届,我们回顾这六届走过的路程,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中国自主汽车一定要走出一条发展道路,我们中国汽车经历60年,从一无所有变成汽车生产大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而且道路是非常曲折的,但是毕竟我们现在有了这么一个基础。仔细分析回顾基础,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大国要不要有自己的汽车工业?现在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好像我们现在已经不错了,我个人认为现在确实好像满大街跑的都是我们自己的车,不是这个概念。过去听国务院领导温家宝讲,凡是在中国生产制造的都是中国人,现在回过头来看知识产权不是属于咱们自己的,现在大部分的汽车是跨国公司品牌,我们自主汽车品牌占整个两千多万产销当中不到1/3,而且差距很大,顶多在属于中低档,二三线市场。 我们搞自主创新搞中国自主汽车,搞这种展览会不是为了别的,这个展览会本身不是商业的,我们一开始定位是公益性的,这个展览会绝对和别的展览会不一样,我们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非常明确,我们宁可赔钱也要办下去。我们使中国人看到中国自主汽车在我们的路上占有地位,过去有一句话外国车中国路,中国的高速公路跑的是外国车,我们能不能调过来?这是搞自主创新自主汽车的出路。
下面谈一点看法,前年受家华副总理老国家领导人的委托让我写了一个报告,关于发展汽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视,有三位副总理批示,责成计委、工信部、科技部研究提出意见,而且组织专家进行研讨。去年10月11号,几个老汽车人联合起来又给总理李克强写了一个报告,10月11号送上去,11月20号李克强总理刚刚从欧洲访问回来非常晚批示了这个报告,原话是“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应予重视,所提的问题,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研究”,这个报告当中有一个建议,成立跨部门的协调领导小组,专门对汽车工业发展建言献策,组长是马凯,苗圩部长任副组长。汽车强国建设是我们制造强国的一个体现,汽车强国建设要像制造强国转换的突破口。突破口在哪里?抓基础抓核心技术,要抓我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是汽车强国和自主强国的关系。
制造业涉及面非常广,一个国家的整个技术装备水平什么样跟机械制造工业有绝大的关系,我们一辆汽车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每个零部件的质量都跟机械制造工业有关系,都跟加工质量、工艺手段有关系,如果在这方面做不好的话,你搞汽车强国是空话。要想走到汽车强国的路就必须要把基础的东西比如基础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原材料、基础技术还有包括贯穿到几个行业机械、电子、纺织这些领域,这个拉动覆盖面相当大。机械强国的路跟汽车强国是分不开的,全球世界强国都是汽车大国也是汽车强国,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所带来的环保、能源和交通问题,不能采取卡和限,应该发挥国家优势进行综合治理,简单的办法不好做,我们吸取国外的先进体制,研究这些问题。
中国的汽车市场问题每次都谈,我个人认为《汽车品牌管理办法》没有做任何改进,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个办法到了必须改的时候,从04年出台一直到现在,跨国公司那些霸王条款不一一叙述,对于霸王条款按照世贸组织进行合规性调查,政府部门应该起作用,作为中介机构和协会也应该带头反映这些问题。跨国公司控制市场,议价权话语权都被跨国公司掌握,现在给你什么车卖什么车,现在是经销商敢怒不敢言,特别在今年汽车不景气的时候,一些经销商已经开始敢说话了,因为跟厂商有利益关系,以前不敢讲,花钱投4S店得罪供应商不给他血本无归。今年严峻的性质下,外国经销商还拼命压,经销商反映越来越多。我们不是怕外国人反映,外国人反映也得合情合理,外国人在中国得到的特权超过我们自己人的权利,这些都是制约自主品牌今后发展的因素。我们应该在自主创新的路上,总书记在十八大提出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路,包括原始创新、技术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前在80年代搞汽车的时候就提到过这个问题,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最后要自主化。回过头来看过去无论怎么讲,自主创新是坚决走下去的。
(责任编辑:赵鸫东。文章版权归自主汽车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