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租车打车软件,发展到涵盖了出租车、专车、快车、代驾等多项业务在内的“滴滴出行”软件,在我市已经运行了三个多月,我市也有一些车辆加入其中。15日,记者通过手机微信预约,体验了“滴滴出行”的便捷。不过在采访中,记者得知该软件在我市使用率并不高。
下单后5分钟上车
15日晚上11时,记者使用微信钱包“滴滴出行”菜单,计划从祥和小学出发,前往长梅路电厂生活区,出行方式选择为“出租车”。在输入手机号码及验证码后,界面显示已将订单通知周围4位快车司机,并有2位正在抢单。随后,司机董师傅抢单成功。
记者的手机显示了董师傅的车型、车牌号及距离。随后,董师傅便打来电话,确定了订单。5分钟后,记者来到约定乘车地祥和小学校门口,看到一辆蓝色的出租车正在路边等待,根据软件发送的预约车辆品牌和车牌号信息,确认搭乘的车辆后,成功搭上董师傅的车。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记者手机上的“滴滴出行”随时更新行驶距离及相应费用,这些信息与董师傅的手机显示的信息同步。到达目的地后,费用为13元。随后记者手机显示服务完毕及相关支付信息。另外,通过微信钱包成功支付后,还可以在界面中索要发票,填写了联系方式及地址即可。
使用率并不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使用“滴滴出行”软件时需打开手机流量,以便于信息及时更新和支付乘车费用。同时,一位韦姓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司机在“跑单”过程中不能“拼车”或是“漫天要价”,乘车费用是根据软件的设置而生成。比如普通型轿车是0元起步费+1.3元/公里+0.2元/1分钟,汽车到站后会显示乘客需要支付的费用。
据了解,“滴滴出行”可方便市民随时随地呼叫车辆出行,相对于上下班高峰期或者雨天出行时,其快捷便利的优势更为明显。
记者走访了解,目前该软件在我市的使用率并不高。呼叫的车辆除了出租车辆外,还有不少私家车,更多的市民担心安全保障问题。接下记者这一单的董师傅说:“目前我共接送乘客31单,多为外地乘客,本地市民只占少数。”据董师傅介绍,据他所知,目前来宾有不少车辆都加入其中,不过可能是因为来宾城市规模小,而本地市民使用该软件的不多,再加上价格也并不比出租车便宜,所以生意并不是很好。
经营须取得许可
据悉,“滴滴出行”业务目前以出租车和私家车为主。“滴滴出行”上线,其合法性受到不少市民关注。对此,记者咨询了市运管处城市客运管理科负责人。据介绍,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已公布《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待国家政策法规正式出台后,该部门将遵照执行。
该负责人表示,在此之前,从事出租汽车经营必须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未取得行政许可而擅自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是非法经营行为。该负责人还表示,传统巡游式出租车行业需要新兴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希望传统出租车行业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支持下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