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商用汽车

买纯电动客车,这样的协议该不该签?

收藏 阅读:
 
编辑:竹清风 来源:凤凰汽车 时间:2015-10-13 00:10

粗略做一道计算题:假设在某省某市,一辆70万元的纯电动客车,扣除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之外,购买者最终仅需支付的成本大约在15万元左右。但是,购买者若想购置同级别的柴油车,费用则要高出一倍。

QQ截图20151012221623.jpg

低成本买车背后的附加条件

这不仅仅是道简单的算术题,而是客车购买者选择纯电动车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低成本。然而,在笔者近日的调查中发现,购买纯电动客车低成本这一优势背后,有了附加条件,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倘若地方补贴款在一定期限内未能到账,那么该费用须有购买者向客车销售厂家支付。这项条款被附加在销售合同当中。

面对此,一位客车租赁公司人员曾向笔者坦言:这样的协议,谁签呀?后经笔者调查发现,如今像几家大的客车厂家,宇通、金龙、海格、中通等,在某些区域市场进行纯电动客车销售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类似情况。更多自主汽车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号:zizhuche买纯电动客车,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类似这样的协议该不该签?

地方补贴款下不来,厂家要挟客户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某些地市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款项不能及时下拨到位,地方政府没有说不给,只是解释说地方财政比较紧张,补贴款项要延迟。笔者在调查时,听到一些有购置新能源客车需求的公司负责人这样回应。

地方补贴款迟迟不能到位,让新能源汽车厂家承担了较重的资金压力。卖出去车,收不回来款是很多客车厂家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与客户签署销售合同时,就增加了这么一项条款:如果地方补贴款在一定期限内未能到账,那么该费用须有购买者向客车销售厂家支付。

当然,新能源客车销售方也有着一定的说辞,但是,经笔者的调查发现,正是因为在销售合同中附加了这样的条款,很多原本对新能源客车有购置需求的用户,已经驻足不前。想想也是,原本就是图个购置成本低才买纯电动客车的用户,现在却要担负起承担地方补贴费用这样的风险,谁会愿意?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这一市场怪象造成的后果——政府公信力减弱、新能源推广速度放缓。

后记:

其实,如果深入一线与买车方、卖车方人员进行接触,会发现,对于客车销售市场而言,各个区域都有着一定的特别之处,大多与当地政府的处事风格有关。本文叙述的只是其中的一种现象。除此之外,也值得一提的是,在笔者调查山东某客车市场时,就有人好不夸张地告诉笔者,因为政府欠企业(或公交、或客运)的钱,所以当地企业比较强势,几乎可以垄断某客车细分市场。

任何行业,营造一个好的市场环境都很重要,市场的每一个参与者都要为此做出努力,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既得利益。

(作者:商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

相关阅读
汽车质量投诉 购车在线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