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智能汽车

吉利激进转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互联汽车

收藏 阅读:
 
编辑:竹清风 来源:中国经营报 时间:2016-03-07 00:03

面对政策春风和市场向好,吉利汽车正大举进攻新能源领域。

近日,吉利汽车与长安汽车、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的混合动力项目正式签约,这是继去年推出知豆电动车之后,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第二次出击。根据其“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到2020年,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实现90%以上的销量占比。

如此,吉利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激进路线已十分明确,而在集团层面,此举将与沃尔沃品牌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吉利控股集团从传统汽车制造到新科技领域的转变。对此,互联网时代汽车企业转型研究委员会秘书长萧立晔表示:“这种大胆设想无可厚非,但太过激进的战略会对企业发展形成极大风险。”

“孤注一掷”

“以后我们开发的新产品基本都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互联汽车,传统汽车就逐渐不生产了。”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根据其“蓝色吉利行动”,吉利新能源将在技术上主打纯电动、油电混动、插电式混合动力三种路线,并通过两大平台——FE(中高端)与PE(紧凑级)平台来发展纯电动车板块。

从路径上看,吉利与其他车企并无二致,但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此前吉利发布的“2020年实现120万辆”的销量目标,若要在同一年实现90%以上新能源占比的话,吉利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突破100万辆。

对于2015年刚刚正式加入新能源阵营的吉利来说,这一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北汽新能源、上汽乘用车等自主品牌车企都曾公开表示新能源或为自主品牌逆势突围的“唯一机会”,但其他企业却远没有吉利这般激进。

对此,吉利控股集团总裁CEO安聪慧表示:“吉利制定这样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和其他企业进行对比,而是结合自身发展提出来的。”

为实现这一目标,根据其提供的详细规划,具体到技术领域,吉利汽车将以与沃尔沃合作打造的CMA中高级车基础模块架构为核心打造新能源车型,该方面的设计研发工作主要由吉利汽车欧洲研发中心承担,该中心在瑞典哥德堡已有1200名工程师,中国杭州也有300名工程师,负责架构开发、上车体开发、核心部件开发,整车设计、工程制造及新技术的研发。CMA基础模块架构可以实现电机+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的批量生产。

此外,2015年初,吉利与新大洋机电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并推出知豆电动车,加之此前其子公司上海华普国润与康迪车业成立的合资公司,署名吉利旗下的新能源车型并不止吉利品牌旗下的帝豪EV。

虽然这种合资做法颇有“借势而为”的意味,但对此前并无新能源研发背景的吉利来说,此举可以在短时间内借助另一方的力量快速开启新能源路径,补足其在硬件方面的短板。

如此,2015年全年,在乘联会统计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情况中,吉利节节攀升,的确实现了在自主品牌领域的市占率稳增,也正因如此,吉利才许下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逾百万辆的战略目标。但即便如此,在五年之内实现逾百万辆销量目标也并非易事。

激进前行

“目前,业内对自主品牌‘高销量、低口碑’的评价已不绝于耳,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自主品牌新能源行业可能都面临着质与量的权衡,吉利在此时也应该更加谨慎。”萧立晔表示,“如果不能在这种激进战略之下质量上实现严格把控,其高速增长恐怕无法维持到2020年。除此之外,加之产品叫座程度、竞争对手实力水平与市场变化等多重因素,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之路恐怕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此外根据近几年吉利汽车的销量情况,即便在销量最好的2013年,其销量数字也仅为54.94万辆(2015年这一数字为54.27万辆)。

另据工信部公布的《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2020年自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总数将“突破100万辆”,这样看来,吉利的目标就显得太过激进了。即便整体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够在今后维持现有飞速增长的态势,随着更多品牌与产品的加入,竞争必将更加激烈、竞争对手对市场占有率的分食也难以预料。

同样形势之下,到2020年,上汽计划年销售新能源车60万辆,长安汽车计划销售40万辆,奇瑞汽车则为20万辆,而广汽传祺计划在2020年前达到10万辆。加之新晋互联网造车企业对市场造成的分食,如此“扎堆”情形之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势头已无可避免。目前,在新能源市场,自主品牌相较外资品牌还占据着政策优势——即便特斯拉、宝马等品牌逐渐加入地方新能源名单,但“中央+地方补贴”这一优势仍将长久地为自主品牌车型傍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

相关阅读
汽车质量投诉 购车在线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