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互联网代驾市场,真实上演了一部剧情峰回路转、高手精彩对决的商战大戏。滴滴代驾的横空而出,打破了e代驾保持许久的“一枝独秀”竞争格局,使代驾市场进入“二虎相争”时代。
作为综合性出行平台,滴滴为何切入代驾市场,布的是怎样的“棋局”?代驾可否成为切入汽车后市场的又一“入口”?
一山二虎斗
滴滴出行于7月28日正式进入代驾领域,此前e代驾在这个细分市场已深耕四年,并占据超过80%的份额,牢牢掌握着市场绝对领先优势。
依托大平台的优势,滴滴以“呼啸而至”的态势进入了代驾市场。在代驾业务上线100天时,滴滴方面表示已覆盖200个城市,单日订单峰值突破50万,市场用户覆盖率超7成。11月初,滴滴代驾又发布“代驾+”战略,表示要开拓用户商务、旅游、陪练、代办等多元化的代驾需求。
滴滴在代驾市场的一路猛进,遭遇到来自e代驾的强烈“狙击”。与“国酒”茅台战略合作,举办“大车手”全国代驾司机车技挑战赛,承办“全国拒绝酒驾日”公益活动……e代驾在滴滴代驾杀入后毫不示弱,频频发力应对。其中,最具分量的是e代驾与神州专车的全面战略合作以及“e车管家”的推出。神州专车与e 代驾在10月中旬宣布在业务和资本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神州专车将投资e代驾,携手打造高品质的用户服务体系。随后,e 代驾又举行品牌战略发布会,宣布成立车后事业部,推出“e车管家”,正式进军汽车后服务市场。
代驾细分需求尚待挖掘
滴滴代驾事业部总经理付强曾表示,滴滴代驾是滴滴出行打造出行平台业务生态链的重要环节。在e代驾、滴滴等看来,代驾市场是一块非常大的“蛋糕”,未来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e 代驾的投资人之一、美国华平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韩国平均每日的酒后代驾业务约90万单,比出租车行业的体量还大,而中国只有二三十万单。他认为,未来5~8年,中国的代驾行业将成为巨大的市场。另据艾瑞咨询机构预测,未来5年,我国代驾市场产值将高达500亿元。
艾瑞报告显示,目前在中国,酒后代驾仍然是主流代驾服务需求,商务代驾、旅游代驾等代驾细分领域的潜力还未被挖掘,二三线及以下城市也正在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付强表示,日间的代驾市场正在被激活,需求目前主要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期。e代驾的相关人士也表示,代驾的使用场景正在逐渐被丰富。以今年国庆长假为例,代驾市场不仅有酒后代驾需求,而且出现了长途代驾、婚礼代驾、自驾游代驾等新需求。对于代驾市场,这些从业者都显得信心满满。
代驾做“入口”有戏吗?
然而,代驾市场真的如想象中那么美吗?11月,e代驾宣布裁员20%的消息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让人们突然意识到要做好这个市场没那么简单。
目前,e代驾开拓了新业务e车管家,推出代上牌、车辆保养、二手车评估、新车试驾等多项服务,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进军汽车后市场。同样,滴滴代驾也希望通过“专属司机”以及“司机标准化培训体系”的推出,挖掘更多的服务场景和需求。
在e代驾和滴滴看来,由代驾而衍生出来的各种后市场服务或可成为新的突破口。作为代驾互联网平台,向汽车后市场服务谋转型的确存在一定优势,比如代驾业务作为中高端需求,用户忠诚度较高,可为其切入后市场服务提供有效的数据。而劣势也同样存在,保养、维修、代办、旅游等业务本身太复杂,需要大量的资金积累和人力物力投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何况时下正值资本“寒冬”。至少从目前来看,由代驾通往后市场的转型之路依然漫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