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款车型,类似的设计理念,三次不同时间的展示。从第一次展示到最后一次时隔了16年。而且这款车还是概念车,从第一次展示至今,这款车始终没有量产。它就是大众汽车的小型MPV,国外一些媒体也把它叫做微型BUS。

不管是MPV,还是微型BUS,这都是后来才有的词汇,最早这类车型准确的叫法是“厢式多功能车”。大众汽车对厢式多功能车是有情节的,因为大众集团第二款车就是厢式多功能车T1。第一款是大名鼎鼎的甲壳虫。

T1是大众汽车于1950年生产至今的一种厢式多功能车。也被看做是厢式多功能车始祖。
大众T1的外观特征尤为明显,圆圆胖胖的车身线条,前脸的V字形凸起区域,硕大的VW标志、前大灯和两块分别可独立开闭的前风挡无不透露出非凡的个性。在那个年代金属加工所花费的费用要比塑料低很多,甚至连仪表盘都是由金属冲压而成,与车身连在一起。
大众T1运输车基于甲壳虫的后置引擎后轮驱动的设计,装备了与甲壳虫相同的排量为1.2L 25马力(19 KW)四缸风冷引擎,悬挂系统改变最大,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四轮独立悬挂。

1967年末,大众推出了第二代车型T2,它的整体形态与T1差别不大,显著改变是取消了原本的分隔式前挡风玻璃,采用一体式弧形前风挡。从1971年开始,大众T2在墨西哥生产销售,并于1976年登陆巴西市场,在欧洲,T2于1979年停产,但是在墨西哥,最终在2013年12月停产。

2001年,大众推出经典箱式车Microbus全新概念车,其靓丽的外形和宽敞的内部空间获得广泛好评。按原计划,该车将于2005年投入量产,但由于美元疲软以及经济危机到来等种种缘故,大众一再推延,最终放弃了量产计划。

虽然T系列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第5代,中文名字就是迈特威。不过这款Microbus概念车的灵感来源就是大众T2。Microbus概念车是一款极致追求实用性的车型。但是2000年之后,随着汽车的慢慢普及,消费者对这种“面包车”没有很大的需求。即使它的造型再经典,也没有能逆转时代的潮流。

大众全新MicrobusBulli概念车,在日内瓦车展亮相。大众MicrobusBulli概念车长宽高分别为:3990/1750/1700(mm)、轴距为2620mm。车内采用3+3座椅布局,拥有宽裕的乘坐空间。

在动力方面,大众Microbus Bulli概念车采用纯电力的驱动方式,电动机最大输出83kw、以锂电池作为能量储存单元,充满电后最大行驶里程为300km,而且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充电。

当时Microbus Bulli概念车量产的呼声很高,甚至有德国媒体披露该车量产版本将会在2015年生产。不过最终我们还是没有见到它的量产版本。这种6个座位的小型厢式车,在乘坐空间上虽然很实用,但是乘坐人数并没有比轿车或者SUV多很多,而且它的造型也不适合商务需求。同一时期,大众推出了T5,它是一款真正的商务车,并在全球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但是Microbus Bulli还是被再次搁置了。

在今年的北美国际车展上,大众汽车推出了花费大价钱设计出来的MPV的概念模型,并称其为I.D.BUZZ。新车的外观延续了大众T系列车型的设计风格,前脸的V字型线条的设计传达了其向大众T1车型致敬的信息。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它就是2001年Microbus概念车,2011年Microbus Bulli概念车的延续,大众汽车花了16年的时间来设计完善I.D.布兹的完整概念。I.D.布兹是一辆完全靠电力驱动的汽车,大众汽车自然想让这款电动MPV的概念模型最后真正成型。
新车搭载了一套双电机系统,其总功率为374马力。同时,该车搭载了一块111千瓦时的电池组,为其带来了超过600公里的续航里程。从目前的电池技术来看,大众汽车I.D.BUZZ量产,是完全有可能的。

大众厢式概念车为什么如此难产?
16年的时间,同样的设计理念,3款概念车相继推出,却始终没有量产。这其中有大众汽车对自身汽车理念的坚持,对汽车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也有对市场的妥协。
大众厢式概念车,是大众汽车的代表作之一,但是最近10几年,是全球汽车销量的井喷期,汽车已经走进家庭,以个性为主的小钢炮,性能车逐渐有了高人气,但是强调实用至上的大众厢式概念车自然无人问津。
好在现在迎来了大众厢式车的新机会,那就是纯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大众厢式概念车可以最大程度的在不影响空间的情况下,布置电池组。实现了最大续航里程的前提下,满足最大的装载空间。而在外观设计上也融入了MPV的设计理念,使它看上去不再像一个大面包。有传言称I.D.BUZZ要到2022年才会量产,希望这一天尽快到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